[发明专利]智能进入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71129.3 | 申请日: | 2008-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336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2 |
发明(设计)人: | 荻野健一;手嶋健太郎;中岛和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 |
主分类号: | E05B49/00 | 分类号: | E05B49/00;E05B6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 浩;高少蔚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进入 系统 | ||
1.一种智能进入系统,包括:
包括可作为电子钥匙操作的主便携式单元(1)和子便携式单元(2)的便携式单元(1,2);以及
用来与所述便携式单元(1,2)通讯的车载设备(3),所述车载设备具有在车厢内部的可通讯区域和在车厢外部的可通讯区域,该车载设备被配置成检查所述便携式单元是存在于所述车厢内部的可通讯区域中还是所述车厢外部的可通讯区域中,以及所述便携式单元是否不存在于所述车厢内部的可通讯区域中或所述车厢外部的可通讯区域中,并且所述车载设备基于检查操作的结果执行门的锁闭控制和解锁控制,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载设备(3)包括与所述主便携式单元和子便携式单元通讯的发射器/接收器设备(32)、在所述车厢外部执行所述门的锁闭和解锁操作的门锁闭/解锁操作开关(33a-33d)、基于所述门锁闭/解锁操作开关的操作状态发出门锁闭控制和解锁控制的执行指令的控制单元(35)、以及基于所述控制单元的所述门锁闭控制和解锁控制的执行指令来执行所述锁闭控制和解锁控制的锁闭/解锁驱动器单元(36),并且
所述控制单元(35)被配置成在所述门锁闭/解锁操作开关执行所述锁闭操作时,一旦确定所述主便携式单元在所述车厢内部而所述子便携式单元在所述车厢外部则执行主便携式单元禁用控制(140)以便禁止所述主便携式单元用作电子钥匙,并且使所述锁闭/解锁驱动器单元执行所述锁闭控制(150)。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智能进入系统,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35)被配置成在所述门锁闭/解锁操作开关执行所述锁闭操作时,一旦确定所述主便携式单元在所述车厢外部并且所述子便携式单元在所述车厢内部则执行子便携式单元禁用控制(170)以便禁止所述子便携式单元用作电子钥匙,并且使所述锁闭/解锁驱动器单元执行所述锁闭控制(18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智能进入系统,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35)被配置成在所述门锁闭/解锁操作开关执行所述锁闭操作时,一旦确定所述主便携式单元在所述车厢内部并且所述子便携式单元在所述车厢内部或没有在所述车厢内部和车厢外部的可通讯区域中则使所述锁闭/解锁驱动器单元不执行所述锁闭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智能进入系统,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35)被配置成在所述门锁闭/解锁操作开关执行所述锁闭操作时,一旦确定所述主便携式单元在所述车厢外部并且所述子便携式单元在所述车厢外部或没有在所述车厢内部和车厢外部的可通讯区域中,则使所述锁闭/解锁驱动器单元执行所述锁闭控制(190)。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智能进入系统,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35)被配置成在所述门锁闭/解锁操作开关执行所述解锁操作时,一旦确定所述主便携式单元在所述车厢内部并且所述子便携式单元在所述车厢外部则使所述锁闭/解锁驱动器单元执行所述解锁控制(240),并且执行主便携式单元使能控制(250)以使所述主便携式单元能用作电子钥匙。
6.根据权利要求5的智能进入系统,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35)被配置成在所述门锁闭/解锁操作开关执行所述解锁操作时,一旦确定所述主便携式单元在所述车厢外部并且所述子便携式单元在所述车厢内部,则使所述锁闭/解锁驱动器单元执行所述解锁控制(270),并且执行子便携式单元使能控制(280)以使所述子便携式单元能用作电子钥匙。
7.根据权利要求5的智能进入系统,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35)被配置成在所述门锁闭/解锁操作开关执行所述解锁操作时,一旦确定所述主便携式单元在所述车厢内部并且所述子便携式单元在所述车厢内部或没有在所述车厢内部和车厢外部的可通讯区域中,则使所述锁闭/解锁驱动器单元不执行所述解锁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5的智能进入系统,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35)被配置成在所述门锁闭/解锁操作开关执行所述解锁操作时,一旦确定所述主便携式单元在所述车厢外部并且所述子便携式单元在所述车厢外部或没有在所述车厢内部和车厢外部的可通讯区域中,则使所述锁闭/解锁驱动器单元执行所述解锁控制(29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未经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7112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有序多孔陶瓷膜功能组装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治疗心肌缺血的中药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