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重组AAV2/8病毒载体生产的重组I型单纯疱疹病毒及其用途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167070.0 申请日: 2008-10-10
公开(公告)号: CN101724608A 公开(公告)日: 2010-06-09
发明(设计)人: 董小岩;吴小兵;肖啸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北京五加和分子医学研究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12N7/01 分类号: C12N7/01;C12N15/41;C12N15/869;C12N5/1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00052 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用于 重组 aav2 病毒 载体 生产 单纯 疱疹病毒 及其 用途
【说明书】:

发明属于生物技术发明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携带8型腺相关病毒(AAV8)外壳蛋白基因和AAV2病毒rep基因的重组单纯疱疹病毒HSV1-rep2cap8,以及用HSV1-rep2cap8制备AAV2/8病毒的方法。这种重组单纯疱疹病毒能提供AAV2ITR载体质粒在细胞内复制和包装成rAAV2/8毒粒所需的全部辅助功能,并能用于rAAV2/8的大量制备。HSV1-rep2cap8是通过对一套含有HSV1病毒全基因组的粘性质粒(Set C粘粒,包括cos6,cos14,cos28,cos48,cos56)进行基因操作,将rep2cap8片段插入HSV1基因组的非必需基因中得到。

背景

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因在腺病毒制品中发现而得名。腺伴随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是微小病毒科(parvovirus)成员,其基因组为4682个核苷酸组成的单链DNA。AAV是依赖性病毒,需要其它病毒如腺病毒或单纯疱疹病毒,或辅助因素提供辅助功能才能复制。在没有辅助病毒存在时,AAV感染细胞后其基因组将整合到细胞染色体中成为潜伏状态,而不产生子代病毒。

最早分离到的AAV病毒是血清型2型AAV(AAV2)。AAV2基因组长约4.7kb,基因组两端为长度145bp的“反向末端重复序列”(ITR),呈回纹-发卡结构。基因组中有两个大开放阅读框(ORF),分别编码rep和cap基因。AAV-2的全长基因组已克隆至大肠杆菌质粒中。其中含有2个各145bp长的倒转末端重复序列(Inverted terminal repeat,ITR)。它们是AAV基因组的复制起点,并与AAV复制、整合或包装等功能有关。其基因组其余部分可分为2个功能区,rep基因区和cap基因区。Rep蛋白对于AAV病毒的复制、整合、拯救和包装都具有重要作用。其中Rep78和Rep68与ITR种的末端解链位点trs(terminal resolutionsite)和GAGY重复基序(repeat motif)特异性结合,启动AAV基因组由单链向双链的复制过程。ITR中trs和GAGC重复基序是AAV基因组复制的中心,因此虽然在各种血清型的AAV病毒中ITR序列都不尽相同,但是都能构成发卡结构和存在Rep结合位点。在AAV2基因组图谱位置19处有p19启动子,分别表达Rep52和Rep40。Rep52和Rep40没有结合DNA的功能,而有ATP依赖的DNA解旋酶活性。cap基因编码AAV病毒的衣壳蛋白VP1、VP2和VP3。其中,VP3分子量最小,但数量最多,在成熟的AAV颗粒中VP1、VP2、VP3的比例大致为1∶1∶20。VP1是形成有感染性的AAV所必需的;VP2协助VP3进入细胞核;VP3是组成AAV颗粒的主要蛋白。

AAV病毒载体因为安全性好、感染的宿主范围广泛、能稳定表达外源基因而成为有应用前景的病毒载体。AAV载体通常是用外源基因的表达单位(包括启动子、外源基因、mRNA加尾信号和/或其它调控元件)替代AAV病毒的repcap基因,保留两端的ITR,包装到AAV病毒颗粒中形成一种“假型病毒”(pseudotyped virus)。

产生rAAV病毒的最经典方法为将rAAV载体质粒与含有rep-cap基因的辅助质粒导入腺病毒或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细胞中。2-3天后从培养上清及病变的细胞中即可收获到rAAV病毒,同时还含有所用的腺病毒或单纯疱疹病毒。腺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都可用热处理(55℃30分钟至2小时)而灭活,但不影响AAV病毒的活性。虽然这种生产rAAV病毒的方法比较简单,但仍存在许多明显的缺点。首先,每次制备rAAV病毒时都需要转染细胞。由于转染方法自身的限制,转染及共转染效率较低,是产生rAAV病毒滴度较低的原因之一。而且,用转染方法目前还难以大规模转导细胞,因此不适应大量生产rAAV病毒的需要。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能用于大量生产rAAV病毒的系统和方法。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北京五加和分子医学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北京五加和分子医学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670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