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离心风轮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63401.3 | 申请日: | 2008-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6383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24 |
发明(设计)人: | 梁挺;徐孝红;黄红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兴昌风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30 | 分类号: | F04D29/30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龙祥 |
地址: | 312500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心 风轮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心风轮,具体的说是通过塑性变形将叶片挤压固定在中盘、进风圈上的离心风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离心风轮,叶片与中盘、进风圈之间一般采用插片铆接式结构,即将叶片间隙插装在中盘、进风圈上并将叶片的两端与进风圈铆接,由于叶片与中盘、进风圈之间为间隙配合,导致以下缺陷:
1、叶片与中盘、进风圈的连接刚性和强度不够,容易松动;
2、在长期使用中,叶片与中盘、进风圈的配合会逐渐松动而导致整个风轮变形,噪声变大,气动性能变差,甚至风轮不能正常使用;
3、制造过程较复杂,产能低,生产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首先,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克服现有离心风轮存在的刚性和强度不够、容易松动,长期使用中风轮易变形、气动性能变差的缺陷,提供一种通过塑性变形将叶片挤压固定在中盘、进风圈上的离心风轮。为此,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离心风轮,包括位于中间部位的中盘、位于两端部位的进风圈以及若干叶片,其特征是所述的中盘上开设封闭的中盘插装孔并在所述封闭的中盘插装孔的外侧形成中盘轮沿,所述的进风圈上开设封闭的进风圈插装孔并在所述封闭的进风圈插装孔的外侧形成进风圈轮沿,所述的叶片一一插装在对应的所述的中盘插装孔和进风圈插装孔内,且所述的形成在所述封闭的中盘插装孔外侧的中盘轮沿或/和所述的形成在所述封闭的进风圈插装孔外侧的进风圈轮沿向内塑性变形将叶片挤压固定在对应的插装孔内;所述的中盘由两个盘板件叠加组合而成,所述的两个盘板件的圆周边缘之间保持有距离,所述的中盘插装孔位于所述的两个盘板件的圆周边缘上;所述的中盘上设置轴套,所述的轴套通过其上的铆接翻边与所述的两个盘板件装配在一起。
其次,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克服现有离心风轮存在的制造过程较复杂、产能低、生产成本较高的缺陷,提供一种通过滚压而将叶片挤压固定在中盘、进风圈上的离心风轮的制造方法。为此,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离心风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
预制中盘、进风圈和叶片,所述的中盘由两个盘板件叠加组合而成,所述的两个盘板件的圆周边缘之间保持有距离,所述的中盘上设置轴套,所述的轴套通过其上的铆接翻边与所述的两个盘板件装配在一起;
在所述的两个盘板件的圆周边缘上开设封闭的中盘插装孔并在所述封闭的中盘插装孔的外侧形成中盘轮沿,在所述的进风圈上开设封闭的进风圈插装孔并在所述封闭的进风圈插装孔的外侧形成进风圈轮沿;
将所述的叶片一一插装在对应的所述的中盘插装孔和进风圈插装孔内,令中盘位于叶片的中间部位,令进风圈位于叶片的两端部位;
对所述的形成在所述封闭的中盘插装孔外侧的中盘轮沿或/和所述的形成在所述封闭的进风圈插装孔外侧的进风圈轮沿向内实施挤压令其塑性变形将叶片挤压固定在对应的插装孔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叶片与中盘、进风圈之间形成无间隙的过盈紧密连接,连接刚性和整体强度好,无松动,使叶轮整体强度得到很大增强;
2、在长期使用中叶轮不易变形,大大增强了叶轮的可靠性并保证了优良的气动性能和更低的运转噪声,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3、采用一体滚压,制造过程简单,产能提高,生产成本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离心风轮沿其轴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图1的L-L向截面示意图。
图3为图1的R-R向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进风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的A部放大图。
图8为图1中的B部放大图。
图9为图2中的C部放大图。
图10为图3中的D部放大图。
图11为图4中的E部放大图。
图12为图6中的F部放大图。
图中:
1-中盘,11-中盘插装孔,111-外孔缘,112-内孔缘,12中盘轮沿,13-盘板件,14-圆周边缘;
2-进风圈,21-进风圈插装孔,211-外孔缘,212-内孔缘,22-进风圈轮沿;
3-叶片,31-凹槽,32-台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兴昌风机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兴昌风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634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户用生物质气化燃烧炉
- 下一篇:库内堆料坑与铁路的组合布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