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底座混凝土钢模放样测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48132.3 | 申请日: | 2008-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8721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2 |
发明(设计)人: | 钱振地;王彬;刘振民;徐振龙;陈心一;刘扬;石春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35/00 | 分类号: | E01B3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彭立琼 |
地址: | 611630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座 混凝土 钢模放样 测量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砟轨道板底座混凝土钢模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无砟轨道板底座混凝土作为整个高速铁路的承载基座,其横向和高程位置 的偏差会影响它上面的轨道板位置的调整。如果底座混凝土钢模的横向位置距 设计线路偏差较大,会造成轨道板横向调整作业的困难。如果底座混凝土钢模 的高程位置距设计线路偏差较大,过低会造成轨道板CA砂浆(其成本是混凝土 的10倍以上)充填过多,加大修建成本,反之过高,则造成轨道板无法放置于 设计高程位置,而必须进行削减底座混凝土等操作,影响修建工期和增加施工 成本。因此,按照《客运专线无砟轨道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的 要求,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板的底座在混凝土浇筑前必须将混凝土钢模精确地放 置到设计位置,顶面高程偏差0~-5mm,宽度±5mm,中线位置2mm,伸缩缝位置 5mm。目前,国内还没有专门用于无砟轨道板底座混凝土钢模放样的测量系统及 相应的测量方法,采用全站仪+水准仪+钢卷尺的方式放样,水准仪放出底座钢 模的高程位置,通过钢卷尺粗略放样出底座钢模的横向位置,最大误差可达 27mm,不能进行系统的精度控制,无法保存放样成果数据及实施信息化管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放样操作精确性高且操作智能化的底座混凝土 钢模放样测量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实施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底座混凝土钢模放样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底座钢模两侧的两端上部各设置安装两套高度一致的底座钢模适 配器,在所述适配器的上端安放球形棱镜;
(2)将平面和纵坡参数,底座钢模的宽度和长度,以及沿线路放样的方向 输入全站仪的底座钢模放样机载软件;
(3)全站仪对指定里程位置的底座钢模四个角位置的底座钢模进行放样 操作;
(4)输入待放样的底座钢模所在里程后,全站仪对底座钢模四个角位置的 适配器上的球形棱镜进行测量,测量结果输入机载软件,与事先输入机载软件 内的值进行比对和计算;
(5)根据软件计算结果,通过无线显示器即时显示的调整量调整,全站仪 自动旋转到并指示底座钢模所在的放样棱镜位置,等待调整钢模到位;
(6)当钢模根据全站仪的指示已初步放样到位后,再次测量计算钢模的实 际位置以及与设计位置的里程方向、横向、高程的调整量,并将这些数据通过 无线通信发送到各个工位的无线信息显示器上;直到底座钢模调整到规定限差 内后结束本次调整过程;
(7)继续进行下一个底座钢模的放样操作,步骤同(1)~(6),直到完 成4个底座钢模的放样操作;并自动记录4个底座钢模的放样测量数据。
采用以上测量方法,取代了目前使用全站仪+水准仪+钢卷尺的方式放样的 作业模式,不仅提高了放样操作的精确性和智能化,而且能够记录所有的放样 成果数据。通过CPIII自由设站后方交会精确确定全站仪在线路坐标系中的坐 标和方位,使用自主开发的全站仪底座钢模放样机载软件,可以依次精确地指 示出4个底座钢模的平面和高程的位置,并测量出钢模的平面和高程的调整量, 通过无线显示器即时显示的调整量,指导现场钢模调整作业,并可以记录最终 的调整成果数据。用无线信息显示器来指导钢模调整工位的作业人员的调整作 业,替代了以前靠人喊或对讲机喊话的方式,极大地方便了现场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连接框图。
图2是球形棱镜、底座钢模适配器、底座钢模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底座混凝土钢模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如图2、3所示,在底座钢模3的两端上部设置安装高度一致的底座 钢模适配器2,在所述适配器的上端安放球形棱镜1;
(2)采集平面和纵坡参数,底座钢模的宽度和长度,以及沿线路放样的方 向,并输入全站仪4内的底座钢模放样机载软件;全站仪可以选用Leica 1000 系列以及Sokkia NET系列全站仪;
(3)全站仪对指定里程位置的底座钢模四个角位置的底座钢模进行放样 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481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