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晶硅的提拉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45905.2 | 申请日: | 2008-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6313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1 |
发明(设计)人: | 南俊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发伦材料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30B15/00 | 分类号: | C30B15/00;C30B15/22;C30B29/0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曹雯;孙秀武 |
地址: | 日本东京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晶硅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晶硅的提拉方法,该方法采用施加磁场的切克劳斯基法(Magnetic field applied Czochralski Method法;以下称为MCZ法)。
背景技术
作为单晶硅的制造方法,广泛使用CZ法和施加磁场的MCZ法,这是由于可以比较容易地得到无位错或晶体缺陷极少且口径大、纯度高的单晶体。
使用CZ法制造单晶硅时,例如,在如图2所示的单晶提拉装置中,在室9内通过加热器7和保温体8加热保温的热区中,将由单晶硅构成的晶种1与石英坩埚6内填充的原料硅熔液5接触后,一边使之旋转一边慢慢提拉,形成颈2后,使晶体直径慢慢增加形成肩部3,然后形成恒定直径的直筒部,经过这些形成工序,生长为单晶硅4。
在上述CZ法中,以前,为了排除晶种引起的位错或与熔液接触时由热冲击引起的位错,形成的颈很细,直径约3mm左右。
但是,近年来,伴随着半导体装置的高集成化、成本降低、生产效率的提高,为了获得大口径的晶片,需要制造大重量的单晶硅,以前那样的小径的颈,不能耐受单晶锭的大重量,导致发生破断、单晶锭落下等重大事故。
对于这些,例如,日本特开平9-249482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通过使颈形成时晶种的旋转速度比直筒部形成时低1~12rpm,从而可以抑制伴随晶种旋转的自然对流,结晶的生长界面的形状在更下端凸出,即使不使颈径变细,也可以排除位错。
另外,日本特开2004-83320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通过使颈形成工序中的坩埚旋转速度在1rpm以下,同时在水平方向上施加0.1特斯拉以下的磁场,在进行到增径工序阶段时停止施加该磁场,从而可以防止出现位错。
而且,日本特开平7-300388号公报(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使晶种中连续的锥形的颈缩部的长度为晶种的粗细的2.5~15倍,使其中连续的约固定径的颈缩部的直径为晶种粗细的0.09~0.9倍,变化幅度为1mm以下,该颈缩部的长度为200~600mm,施加1000~5000高斯的水平磁场。
此外,日本特愿平11-199384公报(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作为使颈径增减的所谓中间细的形状的颈,通过使每单位长度的颈径变化量变大为0.5mm/mm以上,可以抑制位错发生。
但是,如上述专利文献1中所述,在形成直径3~6mm左右的晶体径较小的颈时,即使在改变结晶旋转的情况下,结晶生长界面向下的凸出程度也不会变大。就具有排除位错的效果而言,宁可通过改变提拉速度,但在形成上述那样径很细的颈时,通过控制向下的凸出程度,排除位错的效果小。
另外,如上述专利文献2记载的方法,若使水平磁场的磁场强度为0.1特斯拉以下,则原料硅熔液量多时,不能充分抑制自然对流以及伴随自然对流的熔液温度变化。
另外,上述专利文献3记载的方法中,设计颈缩部对抑制位错有效,但形成上述长颈部的操作时间变长,不利于实用。此外,颈缩部直径的变化幅度表示该表面的凹凸幅度,只不过是从防止应力集中引起的塑性变形,以及获得充分强度的观点来表示。
另外,上述专利文献4记载的方法中,若增大颈径的变化量,则缩颈时颈外表面的温度梯度变大,位错密度增加,反而出现位错很难消除的情况。特别是MCZ法中,熔液对流被抑制时,被称为辐条模式(spoke pattern)的熔液表面温度的定期变化表现显著,颈径的变化量变得过大,无位错化变得很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于以下发现而完成:为了在早期除去颈中的位错,不仅有效地使被提拉的单晶的固液界面向下凸出,而且有效地使颈径的变化在特定条件范围内而生长成颈。
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单晶硅的提拉方法,该方法在使用MCZ法的单晶硅的生长中,可以将颈径变化率抑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在早期排除颈中的位错。
本发明的单晶硅的提拉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单晶硅提拉(将晶种与原料硅熔液接触并提拉,生长成颈后,增径并生长成规定晶体径的单晶体)中,使前述颈径增减来进行颈的生长,这时,用增减的前述颈径邻接的变曲点(变曲点)间的颈径差除以前述变曲点间的颈长,得到的值作为颈径变化率时,该变化率为0.05以上且不足0.5。
通过如上所述抑制颈径的变化,生长成颈,从而可以在早期排除位错。
前述颈生长时,优选在坩埚壁面施加100高斯以上的会切磁场,使结晶旋转速度为1rpm以上15rpm以下,在与前述结晶相反方向上旋转的坩埚旋转速度为大于8rpm且在15rpm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发伦材料株式会社,未经科发伦材料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459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