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热管散热模块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35381.9 | 申请日: | 2008-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392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03 |
发明(设计)人: | 白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白豪 |
主分类号: | F21V29/00 | 分类号: | F21V29/00;H01L23/427;H01L33/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 瑾;王黎延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管 散热 模块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一种散热模块及其制造方法有关,尤指一种可应用于如发光二极管(LED)灯具提供其作散热的导热模块。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于LED灯具的散热结构,为应用LED的高热量问题,已逐渐改变其型态,与一般应用于计算机CPU上的散热装置有异,犹如申请人业已向中国台湾申请公告第M300866号的“LED灯具之多热管散热结构”新型专利案。
然而,由于以往呈柱状的导热座或导热块,在提供热管的穿设上并不容易;因导热座或导热块上供热管以其轴向穿入,故供热管穿入的孔也具有较深的深度,如此,若热管与穿孔间呈紧迫方式结合时,则受限于热管管外径与穿孔孔内径尺寸相当之故,而难以令热管穿入穿孔内。尤其,热管管身多以铜材所制成,容易受外力施压而变形、弯曲等,此将影响其内部毛细组织与管内壁的贴附效果。因此,以往呈柱状的导热座或导热块并不易于热管的穿设作业。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热管散热模块及其制造方法,可便于热管穿入呈柱状的导热座或导热块上,并使二者紧密接触。
为了达成上述主要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多热管散热模块的制造方法,其步骤包括:
a)提供传导柱与两根或两根以上热管,且该传导柱上设有沿其侧向周围而环列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穿孔,并在其侧向周围与各该穿孔间形成有薄壁区;
b)将该热管的一端分别穿入该穿孔内;
c)由该传导柱外侧对各该热管的该端及其所相对的薄壁区施以挤压,以使各该穿孔内壁与各该热管外壁紧密相贴合。
上述步骤a)中,传导柱的侧向周围上切设退槽,以在步骤c)时供所述薄壁区上所产生的材质塑性变形即可朝向该退槽处延展。
为了达成上述主要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多热管散热模块,包括具有传导柱的导热基座、以及串接于传导柱上的两根或两根以上热管;传导柱的侧向周围上形成有环周面,且其上沿着环周面处而环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穿孔,各穿孔又沿传导柱轴向延伸,并分别与环周面相邻近而形成有薄壁区,而各热管的受热端则分别穿入传导柱的各穿孔内;其中,传导柱的环周面在各薄壁区处,形成有被向内压平的挤入面,使各热管的受热端得以与各穿孔迫紧结合,因而实现上述的主要目的。
上述技术方案中,该传导柱的环周面上开设有由其径向向内切入的环形退槽,以供传导柱在薄壁区上所产生材料本身的塑性变形即可朝向该退槽处延展。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多热管散热模块及其制造方法,其先加大穿孔孔内径的尺寸,以便于热管穿入后,再进行挤压动作。如此,不仅可便于热管穿入呈柱状的导热座或导热块上,也可达到使二者紧密接触的效果。
同时,本发明的多热管散热模块及其制造方法,其为避免导热座或导热块在受挤压后,由于材料本身的塑性变形而影响其受热面的平整性,故通过预先设计的退槽,以避免挤压动作完成后,又需额外对导热座或导热块进行整平等作业或流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制造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多热管散热模块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传导柱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传导柱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以挤压模具挤压前的动作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以挤压模具挤压时的动作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以挤压模具挤压后的纵向断面局部截面图;
图8为本发明应用于发热源上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应用于发热源上的又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10为沿图9中线A-A的断面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导热基座 1
传导柱 10 环周面 100
穿孔 101 薄壁区 102
退槽 103 螺孔 104
挤入面 105 受热块 106
受热板 11 锁设组件 12
热管 2
受热端 20 冷凝端 21
挤压模具 3
散热器 4
发热源 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白豪,未经白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3538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