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第二次交织及解交织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810126632.7 | 申请日: | 2008-06-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1008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23 |
| 发明(设计)人: | 袁学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3M13/27 | 分类号: | H03M13/27;H04L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057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第二次 交织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系统中交织及解交织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第二次交织 及解交织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中,由于无线信道衰落的原因,使得传送的数据流产生误码, 因此需要通过信道编码这一环节对数据流进行相应的处理,提高数据传输的纠 错能力和可靠性。信道编码仅在检测和校正单个比特差错和不太长的比特差错 串时才有效,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比特差错经常成串发生,而遇到较长的比特 差错串时,信道编码就不能正常纠错了。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希望能找到将一条消息中的相继比特分散开的方法, 即一条消息中的相继比特以非相继方式被发送。这样,在传输过程中即使发生 成串差错,恢复成一条相继比特串的消息时,比特差错也就变成单个或长度很 短比特串,这时再通过信道编码纠正差错,恢复原消息。这种方法就是交织技 术,即在上行链路中,将发送的数据进行交织,将相继比特以非相继的乱序方 式发送。在下行链路中,将接收到的经过交织的数据进行解交织,将非相继的 乱序比特还原成相继比特。所述的交织过程分为上行链路的第一次交织和第二 次交织,以及对应下行链路的第一次解交织和第二次解交织。
在第三代(3G)无线通信中,一个数据包可以分成若干个数据帧分别从不 同的传输信道传输,每个数据帧的传输时间为10毫秒。第三代合作伙伴组织 (3GPP)协议中规定按不同的时延要求,传输数据的时间间隔可以为10毫秒、 20毫秒、40毫秒及80毫秒,即:可以分别传输1个数据帧、2个数据帧、4 个数据帧及8个数据帧。第一次交织是数据帧间进行交织,即将上述数据帧进 行帧间交织后再映射到物理信道,而不是按顺序映射到物理信道;第二次交织 是在单个物理信道中承载的数据间进行交织,采用了将数据写入交织矩阵的方 法,其具体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构造一个交织矩阵。
一般,第二次交织规定的交织矩阵列数固定为30,行数根据信道中需要传 输的数据计算得出,即:需要传输的数据长度M除以30,如果能整除,则所 得的商m即为交织矩阵的行数;如果不能整除,则所得的商m加1即为交织矩 阵的行数。然后,根据列数和计算所得的行数,初始化一个二维数组,由该二 维数组所确定的地址来表示交织矩阵。
步骤12、将需要传输的数据按行的顺序依次写入交织矩阵中,如果需要传 输的数据长度M不是30的倍数,即需要传输的数据无法填满交织矩阵,那么 将无效数据依次填入交织矩阵最后一行的末尾的空处,所述的无效数据可以为 空比特。
步骤13、根据3GPP规定的列间置换规则将交织矩阵中列的数据进行置换。
表1为根据列间置换规则制定的交织列置换表,例如,交织前第0列的数 据位置不变,交织前第20列的数据置换成为交织后的第1列数据,交织前第 10列的数据置换成为交织后的第2列数据,交织前第5列的数据置换成为交织 后的第3列数据,以此规则将交织矩阵所有列的顺序进行置换。经过置换后, 得到数据所在矩阵的行号和列号。
表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266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