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反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10126233.0 | 申请日: | 2008-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3349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31 |
发明(设计)人: | 森胁俊贵;汤本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12M1/38 | 分类号: | C12M1/38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余刚;吴孟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应 装置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发明包含于2007年6月28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专利 申请JP 2007-171262的主题,其全部内容结合于此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反应装置。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以高精度 地执行温度控制的反应装置。
背景技术
如果需要基于温度条件来控制反应,那么希望可以更高精度地 控制温度条件。此外,希望在无论是液体、固体和气体中的哪种作 为反应目标都执行反应的反应装置中高精度地执行温度控制。在例 如基因分析的技术领域中也存在这种需求。
需要高精度温度控制的基因分析技术的一个实例是通过使用 执行基因扩增(gene amplification)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 进行分析。PCR方法可以是用于定量分析微量核酸的标准方法。
在PCR方法中,连续地重复“热变性→引物的退火→聚合酶 扩链反应(extension reaction)”的扩增循环。这可以使DNA等扩 增数十万倍。通过实时监控因而获得的PCR扩增产物还可以执行微 量核酸的定量分析。
然而,在PCR方法中,必须精确地控制扩增循环。为了精确 地控制扩增循环,需要高精度的温度控制。不充分的温度控制会导 致扩增不相关的DNA序列或者完全未见扩增的问题。
因此,重要的是上述装置可作为反应装置来高精度地执行热控 制。作为涉及这方面的技术,在日本专利公开第2003-298068号和 日本专利公开第2004-025426号中披露了关于反应装置的温度控制 的技术。此外,还提出了使用关于小区域的发热控制的半导体元件 等的技术。
发明内容
然而,即使是在相关领域的反应装置中通过使用半导体元件等 执行温度控制的技术仍包括以下问题。
具体来说,半导体元件通常涉及制造过程的变化。因此,即使 对各个反应区域执行相同的温度控制,不同基板的加热量也是变化 的,并且即使在同一基板上,不同加热部的加热量仍是变化的。这 导致了作为反应装置的高精度温度控制的困难。
此外,半导体元件的特性通常随温度而改变。例如,基于单晶 硅的MOS晶体管具有负温度特性。因而,即使施加相同的电压, 较高的温度仍会导致较少量的流过电流。因此,即使施加了相同的 电压,加热量仍会随温度而变化,从而导致难以进行高精度的温度 控制。
需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高精度地执行温度控制的反应装置。
本发明并不仅考虑对热控制系统使用半导体元件等,而是还关 注于热控制系统的电路配置等。因此,本发明人设想将能够控制各 个加热单元的有源矩阵结构合并到热控制系统,从而得到本发明。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反应装置,包括多个反应区 域,以及被配置为每一个都对应于反应区域中的对应的一个而设置 的多个加热部。每个加热部都包括热源、用于选择加热部的扫描线 和将用于加热的加热量信息传输至热源的数据线。每个加热部还包 括:写入器,获取从数据线传输的加热量信息;保持器,在扫描线 转为未被选择的状态之后,还存储加热量信息;以及发热控制器, 基于加热量信息来控制热源的发热。
通过相对于反应装置的每个反应区域设置加热部,可以单独地 执行加热控制。仅在选择扫描线时不执行加热,但是可以在写入加 热量信息之后并且在写入下一个加热量信息之前,保持关于希望发 热的各个加热部(加热单元)的加热量信息。因此,执行加热的时 间并不局限于扫描线的选择时期(短时间)。因而,可时限容易而 稳定的加热操作。
在反应装置中,从数据线传输的加热量信息可以是信号电流, 并且加热部可包括将信号电流转换为电压电平的转换器。此外,保 持器可以保持加热量信息作为电压电平,并且发热控制器可将所保 持的电压电平转换为电流电平从而控制发热。
通过将加热量信息的形式从信号电流转换为电压电平,信号电 流可作为电压电平暂时存储在保持器中。通过将电压电平转换为电 流电平,可以执行高精度的加热控制。
在反应装置中,转换器可包括栅极和漏极彼此电连接的第一场 效应晶体管。保持器可包括:电容器,保持在第一场效应晶体管的 栅极和源极之间的电压,该电压是由于信号电流流过第一场效应晶 体管而产生的。发热控制器可包括:第二场效应晶体管,取决于在 第一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和源极之间的电压的电流流过该第二场 效应晶体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株式会社,未经索尼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262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运营车辆管理的双频电子标签
- 下一篇:便携式近红外检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