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机转子波绕组绕线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24666.2 | 申请日: | 2008-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3127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13 |
发明(设计)人: | 王明珠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航天动力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3/28 | 分类号: | H02K3/28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翔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韩晓斌 |
地址: | 214500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机 转子 绕组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机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机转子波绕组绕线方法。
背景技术
绕线转子电动机具有起动转矩大、起动电流小的特点,用于起动大转动惯量的负载,主要应用于水泥、钢铁等重型领域。因为现在国内电机厂家普遍采用的转子绕线排列方式为间隔12个槽,即节距为(1-13),这种绕线排列方式存在的齿谐波现象不理想;另外,在绕线方法上普遍采用传统的跳层线圈,即在槽内嵌一根特别导体,沿槽轴向半截在上层半截在下层,即跳层线,跳层线将2段线圈连接成一相。跳层线虽然减少了外接线,但是却造成了三相合成磁动势波形的不对称,出现谐波,使电机振动和噪声加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减少谐波现象的电机转子波绕组绕线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转子片为96个槽,按60°相带将绕组分成三相共6段线圈,每相2段线圈,每相的两段线圈电角度相差180°,反接后相差360°组成一相绕组,转子一端为非接线端,另一端为接线端,非接线端绕线排列方式为间隔10个槽的标距,接线端绕线排列方式为间隔14个槽的长距和间隔13个槽的短距,绕线开始为标距,即由槽1的上层开始绕到槽11下层,接下来为接线端的长距,由槽11下层绕到槽25上层,再到非接线端的标距,由槽25上层到槽35下层,依此类推槽35下层到槽49上层,槽49上层到槽59下层,槽59下层到槽73上层,槽73上层到槽83下层,再到接线端的短距,槽83下层绕到槽96上层,如此循环绕线。
本发明采用的上述方法,由于非接线端绕线排列方式全部采用间隔10个槽的标距,可以减少齿谐波的发生;另外,在绕线方法中取消了跳层线,虽然增加了外接线,但可以减少谐波发生,能够减轻电机的振动和噪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所示为本发明所述绕线方法的接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附图可知该电机转子波绕组绕线方法,转子片为96个槽,极数为8个,按60°相带将绕组分成三相共6段线圈,每相2段线圈,每相的两段线圈电角度相差180°,反接后相差360°组成一相绕组。图中实线表示槽上层,虚线表示槽下层。转子一端为非接线端,另一端为接线端,在图中所示上方为接线端,下方为非接线端,非接线端绕线排列方式全部为间隔10个槽的标距,采用5/6合成节距,即96÷8=12,12×5/6=10,接线端绕线排列方式为间隔14个槽的长距和间隔13个槽的短距,绕线开始为标距,即由槽1的上层开始绕到槽11下层,接下来为接线端的长距,由槽11下层绕到槽25上层,再到非接线端的标距,由槽25上层到槽35下层,依此类推槽35下层到槽49上层,槽49上层到槽59下层,槽59下层到槽73上层,槽73上层到槽83下层,再到接线端的短距,槽83下层绕到槽96上层,如此循环下去进行绕线。这种绕线方法不需要在槽内嵌特别导体,即采用跳层线的方法将2段线圈连接起来成一相,只要在转子接线端增加外接线将2段线圈连接起来成一相,这样可以减少谐波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航天动力机电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航天动力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246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