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铁基空穴型超导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102324.0 | 申请日: | 2008-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4022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23 |
发明(设计)人: | 闻海虎;牟刚;祝希宇;方磊;杨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B12/00 | 分类号: | H01B12/00;C04B35/00;H01L39/12;H01L39/24 |
代理公司: | 北京泛华伟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高存秀 |
地址: | 100190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穴 超导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导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空穴型(La1-xAnx)OFeZ(其中,0.05<x<0.25,An=Ba、Sr、K或Na;Z=As,Sb)的铁基超导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类似材料,即层状氧磷化合物,可统一表达为LnOMPn(其中Ln=La和Pr;M=Mn,Fe,Co和Ni;Pn=P和As)的四元化合物。其中的一部分(LaOFeP,LaONiP)2006年被发现在低温下(3-5K)表现出超导电性。而最近Kamihara等人(Y.Kamihara,T.Watanabe,M.Hirano,and H.Hosono,J.Am.Chem.Soc.xxx,xxxx(2008))在氟掺杂的La[01□xFx]FeAs中发现的起始转变温度高达26K的超导电性,引起了超导界的广泛关注,并且掀起了研究新型超导材料的新一轮的热潮,他们特别指出只有电子型掺杂,即F替换氧的样品超导,而空穴型掺杂不超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用Ba、Sr、K或Na等低价金属替换三价La金属方法,通过固态反应技术合成空穴型超导体(La1-xAnx)OFeZ(其中,0.05<x<0.25,An=Ba、Sr、K或Na;Z=As,Sb)材料,实现空穴掺杂超导;该材料的超导转变温度达到26-35K。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固态反应方法,在高温下制备空穴型超导材料(La1-xAnx)OFeZ(其中,0.05<x<0.25,An=Ba、Sr、K或Na;Z=As,Sb)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铁基空穴型超导材料,其组成用如下公式表示:
(La1-xAnx)OFeZ;
其中,0.05<x<0.25;
An为Ba、Sr、K或Na;
Z为As或Sb。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铁基空穴型超导材料具有准二维的层状结构;其超导转变温度为26K-35K。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铁基空穴型超导材料属空穴掺杂,其载流子浓度为1020-1022/cm3。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铁基空穴型超导材料的空间群为P4/nmm,四方结构,晶格常数约为a=b=4.03,c=8.75。
本发明提供的铁基空穴型超导材料(La1-xAnx)OFeZ的合成、制备工艺,采用Ba、Sr、K或Na等低价金属替换三价La金属,通过改变材料中的电荷浓度,达到空穴掺杂的目的,利用固态反应方法在高温下制备得到铁基空穴型超导材料。
本发明提供的铁基空穴型超导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前驱体:利用石英玻璃管封管法或高熔点金属封管法,制备FeAs或FeSb和LaAs或LaSb前驱体样品(其中FeAs和LaAs搭配,FeSb和FeSb搭配使用);
2)合成:取步骤1)制备好的前驱体,包括FeAs或FeSb和LaAs或LaSb;
并且将FeAs和LaAs搭配,或FeSb和FeSb搭配,与La2O3、Fe和AnCO3(An=Ba、Sr、K或Na)按(2+x)∶(1-x)∶(1-x)∶(1-x)∶3x的摩尔比称料;
其中0.05<x<0.25;其中An为Ba、Sr、K或Na,即按照(La1-xAnx)OFeZ的阳离子化学配比,其中,0.05<x<0.25,An=Ba、Sr、K或Na;Z=As,Sb)称料,混合并研磨,然后压片,密封在高真空的石英管或高熔点金属管中;将其放在马弗炉中加热,在800℃-900℃停留约4个小时后,升温到1100-1300℃,保持40-80小时左右,关闭电源,然后随炉降温就得到单相的(La1-xAnx)OFeZ超导材料。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步骤1)的合成FeAs和LaAs(或FeSb和LaSb)前驱体的具体步骤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1023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