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调色剂的制造方法、调色剂的制造装置以及调色剂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99164.9 | 申请日: | 2008-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833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9 |
发明(设计)人: | 法兼义浩;大谷伸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理光 |
主分类号: | G03G9/08 | 分类号: | G03G9/08;B01J2/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景刚;杨梧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色 制造 方法 装置 以及 | ||
技术区域
本发明涉及调色剂的制造方法、调色剂的制造装置以及调色剂,特别是涉及喷射粒造法调色剂的制造调色剂的制造方法、调色剂的制造装置以及用喷射粒造法制造的调色剂。
背景技术
为了对电子照相、静电记录以及静电印刷等中的静电荷像进行显影而使用的显影剂,在显影工程之中,例如,静电荷像形成的静电潜像承载体等的像承载体一旦附着,接着转印工程之中,从静电潜像承载体,转印到转印纸等的转印媒体上后,在定影工程之中定影到纸面上。该情况,作为将潜像保持面上形成的静电荷像进行显影的显影剂,包括载体和调色剂的二成分类显影剂,以及载体不必要一成分类显影剂(磁性调色剂,非磁性调色剂)是已知的。
对电子照相,静电记录,静电印刷等进行显影常用的干式调色剂,可以例举苯乙烯类树脂,将聚酯类树脂等的调色剂粘结剂和着色剂等一起熔融混炼,微粉碎而成所谓粉碎型调色剂。
另外,最近中,悬浊聚合法,乳化聚合凝集法的调色剂制造,即所谓聚合型调色剂正在进行研究。其他,被称作聚合物溶解悬浊法的伴随着体积收缩的加工法也在研究之中(专利文献1参照)。该方法是将调色剂材料在低沸点有机溶媒等的挥发性溶剂中分散、溶解,将其在有分散剂的存在的水基媒体中乳化,液滴化后、将挥发性溶剂除去。该方法与悬浊聚合法,乳化聚合凝集法不同,可以使用的树脂的范围宽,特别是要求透明性以及定影后的图像部的平滑性全色方法,可以使用聚酯树脂,在这一点上是优良的。
但是,上述的聚合型调色剂之中,水基媒体中的分散剂使用是前提,因此,对调色剂的帶电特性有损坏的分散剂在调色剂表面有残存,从而发生使环境安定性受損的等问题,将该分散剂除去,要用非常大量的洗涤水,所以难以断言这种方法使是一种令人满足的方法。
另一方面,作为不使用水基媒体的调色剂的制造方法,很早之前就已知有喷雾干燥法(专利文献2参照)。即将调色剂组成分的熔融液或将调色剂组成液溶解的液体,用各种的喷雾器进行微粒子化而喷出,得到干燥的粒子,作为发生由于使用水基媒体所产生的问题。
但是,现有的喷雾造粒法得到的粒子比较的粗大,另外,粒径分布也宽,所以这就会使调色剂发生老化。
因此,作为代替上述的调色剂的制造方法,有将利用压电脉冲,使微小液滴形成,进一步将其干燥固化,调色剂化的方法以及装置(专利文献3参照)。进一步,有利用喷嘴内的热膨胀,使微小液滴形成,进一步将其干燥固化,调色剂化的加工法(专利文献4参照)。
【专利文献1】特开平7-152202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公昭57-201248号公报
【专利文献3】专利第3786034号公报
【专利文献4】专利第3786035号公报
但是,上述的专利文献3,4中记载的调色剂的制造方法以及装置,是使用一个压电体用一个的喷嘴进行液滴的喷出,单位时间的喷出液滴数少,有生产性差的问题。
因此,专利文献5记载了,使作为喷嘴振动发生装置和的压电体的伸缩振动,由此从喷嘴以一定的频率使调色剂组合物流体的液滴喷出,使该液体固化成为调色剂粒子的装置。另外,与专利文献6记载了具有将有喷出孔的喷出部件和使该喷出部件以规定的频率进行振动的振动施加装置,由此使喷出部件部件作为振动部件而震动,从喷出孔使液滴喷出,液滴干燥固化,从而达成调色剂粒子的制造。
【专利文献5】特开2006-293320号公报
【专利文献6】特开2006-29732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专利文献5记载的,为在喷嘴的外缘部安装压电体,用过压电体的伸缩而使喷嘴振动的结构,喷嘴的振动分布不均一,喷出的液滴不均匀,从而使调色剂粒子的不均匀易于发生,这对于安定高効地进行调色剂地制造是不充分的。另外,专利文献5记载的结构,由于仅仅对应于压电体的开口部的区域的喷嘴的区域发生振动,所以粘度高(例如10mPa·s),固体分大量地分散的调色剂组成液喷出的情况,易发生孔的阻塞。另外,专利文献6仅记载了将喷出部件以压电体进行振动,具体的结构并没有记载,所以没有超过专利文献5的记载的范围。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的课题而产生的,目的是高效地生产不均匀性少的调色剂。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理光,未经株式会社理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991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