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燃料供给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94508.7 | 申请日: | 2008-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0814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15 |
发明(设计)人: | 光藤英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M37/22 | 分类号: | F02M37/22;B60K15/03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何立波;张天舒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燃料 供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燃料箱内的燃料向车辆用内燃机的喷油器等 中加压输送的车辆用燃料供给装置,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提高该装置 的维护性的构造。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捕捉燃料中含有的尘埃等夹杂物,并将该燃料向 例如安装在发动机上的燃料喷射装置的喷油器稳定地供给时,首先利 用安装在燃料箱的吸入口上的、例如由尼龙等的网形成的网眼较大的 粗滤器,去除燃料箱内的夹杂物。然后,对于通过该粗滤器的、或在 构成燃料泵的电动机部产生的包含电刷、转换器等的磨耗粉末的夹杂 物,通过配置在燃料泵的下游侧(沿燃料流路观察,是指燃料泵的下 一级)的高压过滤器,例如纸制的过滤部件进行捕捉。
但是,由于上述粗滤器位于燃料供给中所谓最上游的位置,所 以为了即使在燃料箱内的燃料很少时也能供给燃料,通常使该粗滤器 位于该燃料箱的最底部。另外,特别是对于摩托车,要求在燃料较少 时,即使随着加减速或姿态变化而使油面变化,也可以可靠地由燃料 泵吸入而不受影响。这也就是防止所谓的发动机加速不畅的现象,即 由于在减速时或下坡行驶时等中,剩余的较少的燃料向燃料箱前方移 动,从而使粗滤器从燃料的油面露出,然后即使旋转加速器,发动机 的转速也不会提升而不进行加速。所以,公开了如下技术,其通过将 从燃料供给系统返回的剩余燃料保存在燃料保存室中,利用连通单元 使保存在燃料保存室的燃料流至过滤器收容室中,从而即使由于车辆 的姿态变化等而成为燃料泵无法经由过滤器吸入燃料箱内的燃料的 状态,也可以使燃料从燃料保存室流至过滤器收容室,向内燃机的燃 料供给系统可靠地供给燃料(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该专利文献1中,将公知的压力调节器安装在该装置中,该 压力调节器使从燃料泵喷出的燃料的压力保持为规定值,同时由于保 持该规定值而将剩余的燃料从喷出口排出,但众所周知在考虑下述方 面的情况下,有时将压力调节器配置在燃料箱外,上述方面包括:燃 料供给系统的布局、该装置的外形尺寸的限制、或通过将用于剩余燃 料的管部即回油管配置在燃料箱的外部而产生的冷却剩余燃料的效 果等。在这里,公开了如下技术,其在上述情况下仍然着眼于剩余燃 料,使回油管具有所谓的喷射泵功能,同时为了使利用该喷射泵功能 而储存在副燃料箱中的燃料不会漏向副燃料箱外,而将该燃料储存在 与设有止回阀的燃料室分开的燃料室中,在发动机启动的同时,借助 将两燃料室之间连通的电磁阀,可靠地供给燃料,上述喷射泵功能是 指沿燃料箱的底面进行喷出,利用由该喷出产生的负压,将燃料箱底 面的燃料导入副燃料箱(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WO2006/134641号公报(第5页第25行~第6 页第2行、图5)
专利文献2:特开平3-253760号公报(第20段第15行~第 23段第12行、图1)
发明内容
通常在摩托车的情况下,鉴于在燃料箱的高度方向具有限制的 基础上,在加速时燃料还会偏向后方,因而需要满足将具有粗滤器的 燃料泵尽可能地配置在燃料箱的后方这一要求,这也与下述现状有 关:与近年来日益加速薄型化的燃料箱的形状配合,即,由于车辆的 车架从燃料箱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心通过而导致燃料箱形状的鞍型 化,不得不避开该鞍型部分而向燃料箱后方配置。即,在摩托车中, 在考虑乘坐者的姿势的情况下,当然要求至喷油器的供给管、即供油 管和回油管,在专利文献2的图1纸面上并不向上而是向下,换言之, 为专利文献1的图5所示的布局。
在此情况下,在车辆的维护等而拆下燃料箱时,自然会出现下 述问题,即,由于回油管位于与燃料箱相比更低的位置,所以如果从 回油管上例如拆下连至喷油器的软管,则通过所谓的虹吸现象,使燃 料箱、特别是副燃料箱内的燃料通过回油管泄漏,但现状则是并没有 对该问题进行特别的研究。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 车辆用燃料供给装置,其即使在固定于闭塞燃料箱底部开口的凸缘部 上的回油管开口时,也不会从该开口泄漏燃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945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丝网印花机的输送带结构
- 下一篇:柴油机燃料喷射起动注油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