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两轮机动车的腿部保护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93574.2 | 申请日: | 2008-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437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03 |
发明(设计)人: | 窪岛显一郎;坂本和宏;西本太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J23/00 | 分类号: | B62J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高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机 动车 腿部 保护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两轮机动车的腿部保护器结构的改善。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两轮机动车的腿部保护器结构公知有这样的结构:即、腿部 保护器配置在车体前部左右、覆盖驾乘的驾驶者腿部前方、从侧面看大致纵 长地形成。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96233号公报
以下对专利文献1的图1~图3及图8进行说明。
腿部保护器38为拆装自如地安装在左右一对主管侧罩37上的截面为V 字形状的部件,该主管侧罩37从侧方覆盖构成车架的主管20、发动机E的 一部分、空气滤清器27等,腿部保护器38自构成车架15的前端的头管16 的侧方向大致下方延伸,且从车体侧方伸出,腿部保护器38和头管侧罩37 形成封闭截面形状。
由于腿部保护器38的前面为在车体侧方边扩展边后退的倾斜面,因此 吹到腿部保护器38的行驶风由于流向车体侧方斜后方,故不易接触到位于 腿部保护器38后方的驾驶者的腿部,在例如夏季等气温高的天气时,希望 在得到凉爽感的基础上使行驶风能够适度地吹到腿部。
另外,由于腿部保护器38从侧面看大致纵长,故难以得到轻快的外观。 进而,由腿部保护器38和主管侧罩37形成的封闭截面形状占据车体前部大 的空间,其内部没有被特别利用,故希望有效利用该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轮机动车的腿部保护结构,其使驾驶者的 腿部适度地吹到行驶风,并且具有轻快的外观。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两轮机动车的腿部保护器结构,该两轮机动车的主 框架自头管向后方斜下方延伸,在该主框架后部支承有发动机,在车体前部 设有覆盖驾驶者腿部前方的左右一对腿部保护器,其特征在于,腿部保护器 具有自头管前方横跨主框架且大致沿车辆前后方向的面,且从侧面看在与主 框架重叠的部分具有向车宽度方向内侧弯曲的弯曲面。
其作用为:通过从侧面看在与主框架重叠的部分具有向车宽度方向内侧 弯曲的弯曲面,而保持与以往相同的鞍座状的骑乘便利性。
另外,行驶风通过自头管前方横跨主框架且大致沿车辆前后方向的面、 易于沿腿部保护器流动,故而即使驾驶者的腿部前方被腿部保护器覆盖,行 驶风也能够回流至驾驶者的腿部,可使行驶风适度地吹到腿部。
另外,腿部保护器由于自头管前方横跨主框架前后较长地形成,因此成 为大致沿着行驶风流动的形状,具有轻快的外观。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特征在于,在腿部保护器上面设有开口部。
其作用为:自开口部可面对腿部保护器附近的主框架周边,通过开口向 腿部保护器下方例如插入工具,通过该工具对主框架周边配置的零部件进行 维护。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特征在于,腿部保护器在从侧面看配置在前后大致水 平延伸的发动机的上方。
其作用为:由于腿部保护器配置在两轮机动车比较高的位置,因此增加 了两轮机动车的轻快感。
本发明第四方面的特征在于,包围主框架的主框架罩延伸至腿部保护器 的后缘,主框架罩的后端部与腿部保护器的后端部结合。
其作用为:腿部保护器与主框架罩结合,只要是封闭截面的结构,则在 该封闭截面内可作为小物品盒而利用。
根据第一方面的发明,由于腿部保护器具有自头管前方横跨主框架且大 致沿车辆前后方向的面,且从侧面看在与主框架重叠的部分具有向车宽度方 向内侧弯曲的弯曲面,因此通过腿部保护器可保持与以往相同的骑乘便利 性、且将行驶风引导至驾驶者的腿部,可给予驾驶者清凉感。
另外,由于腿部保护器为大致沿行驶风流向的形状,可使两轮机动车具 有轻快的外观。
根据第二方面的发明,由于在腿部保护器上面设有开口部,可自腿部保 护器上方通过开口部对例如主框架周边配置的零部件进行维护,而不需要拆 下腿部保护器或其他车体罩,故可提高维护性能。
根据第三方面的发明,由于腿部保护器在从侧面看配置在前后大致水平 延伸的发动机的上方,由于腿部保护器配置在两轮机动车比较高的位置,因 此使两轮机动车的外观更加轻快。
根据第四方面的发明,由于包围主框架的主框架罩延伸至腿部保护器的 后缘,主框架罩的后端部与腿部保护器的后端部结合,因此,可以使腿部保 护器与主框架罩之间,例如作为封闭截面结构成为小物品盒等的收纳空间而 利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935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唤醒装置
- 下一篇:一种使粉状物料从稀相输送向浓相输送转化的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