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卷边加工方法和卷边加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92536.5 | 申请日: | 2008-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889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2 |
发明(设计)人: | 龙秀和;木内义之;长谷川荣作;泷本学;小岛正寿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1D39/02 | 分类号: | B21D39/02;B21D1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工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多个工件的卷边加工方法和卷边加工装 置。
背景技术
通常,需要对例如汽车的发动机罩、侧板及车门等各种工件的 边缘部进行卷边加工,该卷边加工是将在板的边缘部立起的凸缘向 板的内侧方向折弯。
作为这样的卷边加工,能够列举出的有:辊式卷边加工,其是 将板定位并保持在固定金属模上,再使用加工辊对板缘部的凸缘进 行按压,同时进行折弯;金属模卷边加工,其是使用上下两个金属 模夹住被定位保持的板,然后折弯上述凸缘。
在上述辊式卷边加工和金属模卷边加工(以下简称为卷边加工) 中,一般,由于折弯角度较大,所以考虑到折弯精度,通常要经过 预备折弯(前期折弯)和精加工折弯(正式折弯)的多个阶段工序 的加工。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卷边加工装置,通过隔着基台而配置 的卷边辊和从动辊,对两张板的边缘部进行卷边加工,进而连接这 两张板。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03325号
因此,有时根据工件的种类,为了进一步加强板的连接强度, 需要在卷边加工所进行的连接的基础上,通过焊接将两张板接合。
在这种情况下,通常,首先在焊接位置通过焊接接合两张板, 例如汽车门的外板和内板,并将两板互相固定。然后,在将固定后 的两板运送到卷边位置之后,通过金属模进行卷边加工。
然而,在卷边加工前就通过焊接接合两板的情况下,是在由该 焊接而将两板相互大致完全固定的状态下进行卷边加工的。因此, 被指出存在卷边加工时产生的板的挠曲变形等不易被整个工件吸 收,加工后的卷边加工部位上出现形变的问题。另外,在对板缘部 上的呈大致90°立起的凸缘进行折弯的卷边加工的初期,随着该凸缘 的折弯、工件被向内侧推压,与加工后期相比工件的挠曲变形较大。 而且,由于工件的卷边加工部位通常构成产品的外观,因此,上述 那样的工件形变就成为影响产品外观的主要原因,防止该情况的发 生关系到加工质量(产品质量)的提高。
另一方面,在不通过上述焊接进行工件的接合的情况下,在卷 边加工中板彼此之间发生错位,其结果有可能导致加工质量降低。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卷边加工方法和卷边 加工装置,在通过卷边加工连接多张板时,即使在已经进行了板彼 此之间的接合时也可以防止在卷边加工后的工件上产生形变。
本发明的卷边加工方法,至少连接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其特 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接合工序,对上述第一工件和上述第二工 件进行接合;卷边工序,在上述接合工序过程中,进行将上述第一 工件的边缘部折弯并夹入上述第二工件的边缘部的卷边加工。
通过这样的方法,在例如通过焊接对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进行 接合的接合工序中,进行折弯第一工件的边缘部的卷边工序。由此, 可有效地防止卷边加工时的工件的错位。而且,在工件挠曲变形倾 向较大的加工初期,只预先接合工件接合点中的一部分,则能使卷 边工序中产生的工件的挠曲变形被该工件整体有效地吸收,并能够 抑制加工后的形变。而且,并列进行接合工序和卷边工序,则能伴 随着卷边工序的进行而根据其状况逐渐牢固地接合工件。由此,可 一边适当地吸收卷边加工初期中的工件的挠曲变形,一边在加工后 期工件大致完全接合的状态下进行卷边加工,能提高卷边加工的质 量。
在这种情况下,在上述接合工序中的从最初的接合到最后的接 合之间,开始并结束上述卷边工序,能够在上述第一工件与第二工 件之间容许有些许松动的状态下完成卷边工程。因此,可更加有效 地使卷边工序时在工件上产生的挠曲变形被工件整体吸收,并可更 有效地防止加工后的工件的形变。
另外,优选在由进行上述卷边加工的卷边辊夹持了至少上述第 一工件之后,并且在上述卷边辊的滚动开始之前,进行上述第一工 件与上述第二工件的接合,这样能够有效地防止卷边辊滚动中的工 件的错位。
而且,优选在上述的各卷边加工方法中,在上述卷边辊的滚动 结束后,并且在释放由上述卷边辊对上述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的加 压之前,进行上述第一工件与上述第二工件的接合,这样能够有效 地防止在工件上发生回弹及在第一工件与第二工件之间发生错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9253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提供对多种除草剂的耐受性的组合物和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用于车辆的悬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