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成像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91467.6 | 申请日: | 2008-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3937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07 |
发明(设计)人: | 井上敏司;高木正博;吉原宏太郎;井口萌木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3G15/00 | 分类号: | G03G15/00;G03G21/00;G03G15/02;G03G9/087;G03G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党晓林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成像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使用电子照相系统的成像设备是已知的。在这种成像设备中,用于 保持静电潜像的如感光体等的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由静电充电装置充 电,并且在经充电的图像保持部件上形成静电潜像。然后,用显影剂使 静电潜像显影,由此在图像保持部件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将图像保持部 件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直接转印到记录介质上,或 者通过转印辊转印),然后定影到记录介质上。图像保持部件上的诸如残 余调色剂和纸尘等附着物由清洁装置清除。
对于通过充电装置对图像保持部件所进行的充电,为了便于抑制臭 氧生成量并减小成像设备的尺寸,采用接触型充电装置。在这种接触型 充电装置中,通过使圆柱形充电辊与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接触来对图像 保持部件表面进行充电。然而,图像保持部件表面上的还没有被清洁装 置清除的诸如外添剂等调色剂组分可能附着在充电辊的表面上。
作为抑制由调色剂组分附着在充电辊表面上引起的充电缺陷的技 术,已知从充电辊表面上清除诸如调色剂等附着物的技术(例如见日本 特开(JP-A)2002-221883号和2001-201923号公报)。然而,采用这些 技术时,用作调色剂的是单一组分显影剂。
根据日本特开2002-221883号公报的技术,设置与充电辊表面接触 的刷辊。该刷辊随着充电辊的旋转而被动地旋转,由此清洁充电辊的表 面。
根据日本特开2001-201923号公报的技术,将充电辊布置在感光体 (相当于图像保持部件)下方的位置,并将辊清洁部件设置成与该充电 辊接触。在充电辊旋转时,通过该辊清洁部件进行清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还未解决的以下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抑制由附着在充电部件上的调色剂组 分引起的图像劣化的成像设备。
所述问题通过以下手段解决。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像设备,该成像设备包括:
图像保持部件,该图像保持部件受驱动而旋转;
充电部件,该充电部件与所述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接触并随着所述 图像保持部件的旋转而旋转,从而对所述图像保持部件进行接触充电;
潜像形成单元,该潜像形成单元在经所述充电部件充电的所述图像 保持部件上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单元,该显影单元利用包含调色剂和载体的显影剂对所述图像 保持部件上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从而根据所述静电潜像形成调色 剂图像,所述调色剂包含具有体积平均粒径为80nm~300nm的第一无 机颗粒的外添剂,而所述载体包含磁性粉末分散在树脂中的芯材和包覆 所述芯材的树脂包覆层;
转印单元,该转印单元将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接受部件上;
清除单元,该清除单元清除所述图像保持部件上的附着物;和
聚集体形成单元,该聚集体形成单元与所述充电部件的表面接触并 随着所述充电部件的旋转而旋转,从而从所述充电部件的表面除去附着 在所述充电部件的表面上的包括所述第一无机颗粒在内的附着物,并使 其形成聚集有被除去的所述第一无机颗粒的聚集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 相对于调色剂母粒,所述无机颗粒的含量按重量计算为0.5%~2.5%。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根据第一方面的成像设备,其中,所 述调色剂还包含体积平均粒径为7nm~60nm的第二无机颗粒。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根据第三方面的成像设备,其中,相 对于调色剂母粒,所述第二无机颗粒的含量按重量计算为0.5%~3.0%。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根据第一方面的成像设备,其中,所 述第一无机颗粒的表面已经用疏水剂进行了疏水化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根据第五方面的成像设备,其中,相 对于所述第一无机颗粒的量,所述疏水剂的量按重量计算为5%~50%。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提供根据第五方面的成像设备,其中,在 用疏水剂进行疏水化处理后外添剂的疏水度为40%~100%。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提供根据第一方面的成像设备,其中,所 述无机颗粒的Wadell球形度为至少0.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施乐株式会社,未经富士施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914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