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现面向服务提供的网络体系结构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90418.0 | 申请日: | 2008-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5279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07 |
发明(设计)人: | 汪斌强;兰巨龙;王浩学;李鹏;赵靓;王保进;赵昕;王婷;邬钧霆;朱圣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逯长明 |
地址: | 450002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面向 服务 提供 网络 体系结构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实现面向服务提供的网络体系结 构的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人们对通信的需求日益增长,这 也促进了信息网络的飞速发展。多年来,网络一直沿着面向业务支撑的技术 体系发展,为承载特定业务构建网络,为融合新兴业务改造网络。现有的信 息网络按照业务范围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等,分 别各自支撑语音、视频和数据等主要业务类型。
随着人们应用需求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业务需要用网络来传输,如 何让新业务运行在已存在的网络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在传统的面向业务 支撑的网络技术体系框架下,往往依靠扩展链路传输带宽,提高节点处理速 度,增大节点处理容量,增加复杂控制算法和协议等系列技术来改造网络, 以适应业务需求。
但是,这些方法不仅难以满足特性差异日益扩大的用户业务承载需求, 而且随着网络复杂度的快速提高,传送效率会明显降低,难以适应未来网络 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面向服务提供的网络体 系结构的系统,达到在应用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实现可以满足要求的网 络构建。
一种实现面向服务提供的网络体系结构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业务应用层实体:用于和用户终端连接,实现终端的物理接入,形成业 务流量;
业务接入/控制层实体:用于从业务应用层实体接收业务流量,按照业务 流量的主要特征和特性参数对用户业务完成面向服务提供的聚类,根据聚类 形成业务类别,并根据业务类别所要求提供的相应网络服务形成逻辑承载网 请求;
网络服务层实体:用于从业务接入/控制层实体接收逻辑承载网请求和业 务流量,根据逻辑承载网构建请求,构建、维护和撤销逻辑承载网,提供相 应类别所要求的服务。
网络服务层实体包括:
逻辑承载层实体:用于接收逻辑承载网请求,向资源共享层实体发出对 网络资源的查询请求,并根据查询结果和逻辑承载网请求判断是否具备构建 逻辑承载网的条件,如果是,向可重构边缘层实体发出构建命令;用于根据 逻辑承载网需求判断是否需要撤销逻辑承载网,如果是,向可重构边缘层实 体发出撤销命令;
可重构边缘层实体:用于从逻辑承载层实体接收构建命令,从资源共享 层实体接收网络资源信息,利用网络资源构建逻辑承载网;用于从逻辑承载 层实体接收逻辑承载网请求,从资源共享层实体接收网络资源变化信息,并 判断是否需要对逻辑承载网进行维护;用于从逻辑承载层实体接收撤销命令, 根据该命令撤销逻辑承载网;
资源共享层实体:用于从逻辑承载层实体接收对网络资源的查询请求, 查询网络资源,并向逻辑网络维护单元发送查询结果;用于向可重构边缘层 实体提供网络资源信息;当网络资源发生变化时,向可重构边缘层实体发送 网络资源变化信息。
实现构建逻辑承载网包括以下步骤:
逻辑承载层实体接收逻辑承载网请求;
逻辑承载层实体向资源共享层实体发送对网络资源的查询请求;
资源共享层实体对网络资源进行查询,将查询结果发送至逻辑承载层实 体;
逻辑承载层实体判断是否具备构建逻辑承载网的条件,如果是,向可重 构边缘层实体出构建命令;
可重构边缘层实体构建逻辑承载网。
实现维护逻辑承载网包括以下步骤:
逻辑承载层实体向可重构边缘层实体发送逻辑承载层请求;
资源共享层实体向可重构边缘层实体发送网络资源变化信息;
可重构边缘层实体判断是否需要对逻辑承载网进行维护,如果是,逻辑 承载层实体对逻辑承载网进行维护。
实现撤销逻辑承载网包括以下步骤:
逻辑承载层实体根据逻辑承载网需求判断是否需要撤销逻辑承载网,如 果是,则向可重构边缘层实体发出撤销命令;
可重构边缘层实体撤销逻辑承载网。
可见,所述的一种实现面向服务提供的网络体系结构的系统可以利用现 有网络基础资源来满足对越来越增多的用户业务的承载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系统中的网络服务层实体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904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螺旋输送给料装置
- 下一篇:插件模块验证宿主模块合法性的方法、系统及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