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注射液自动控制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89622.0 | 申请日: | 2008-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5450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发明(设计)人: | 汪贤宗;郑万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辉铭;廖首猜 |
主分类号: | A61M5/40 | 分类号: | A61M5/40;A61M5/36;A61M39/22;F16K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杨建君;汪诚芝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射液 自动 控制器 | ||
发明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注射液自动控制器,特别是指一种操作精准顺畅,且能提高注射液利用率的注射液自动控制器。
背景技术
按,现行对人体医疗的注射过程中,注射器需加装控制装置以控制注射器的注射流量,使注射滴液可稳定输出,再经由针头施予注射;当注射液即将注射完毕时,为防止空气注入人体,控制装置必须立即关闭止滴,以确保注射安全;一般而言,控制装置本身仅有流量大小控制器并未具有自动止塞作用,故前述操作在控制装置无法自动止塞时,由医疗人员或看护以人工方式予以手动完成,由于整体注射时间是依注射滴液的滴落流量所决定,难由目测判断得知,因此,医护人员只有推算概略时间,而须频频巡视注射状况,在医疗资源十分有限的今天,无疑是多一项人力的负担,尤其对于长期性的重病患者影响更为庞大,且如稍有不慎,重病患者无法申援,恐有安全之虞,实隐忧重重亟待改进。
为此,现有的注射液自动控制器,如美国专利第6,569,116号所揭露,为解决上述所面临的难题,乃有一种加设杯状浮体的控制装置,以改善控制装置未具有自动止塞作用的缺失;如图8所示,现有技术在一点滴储存筒90中装设有一底部具有球面薄膜单元92的杯状浮体91,以构成一种具有自动停止的控制装置,如图9所示,当该点滴储存筒90内的注射液901随着注射的将结束而逐渐下降时,将继使该球面薄膜单元92止塞于该点滴储存筒90下方的注射液出口93,以自动停止注射。而现有技术虽能达到自动停止注射以防止空气注入人体的安全控制,然而,由于该杯状浮体91沈浮于该点滴储存筒90的注射液901中,当该球面薄膜单元92产生止塞作用时,该点滴储存筒90及杯状浮体91内仍存有大量注射液901,显然无法充分利用而造成浪费缺失,并非理想的控制技术手段;再者,当有必要再进行注射时,注射液901将由点滴储存筒90上方的注射液入口94补充进入,由于该球面薄膜单元92对该注射液出口93止塞时,该球面薄膜单元92与注射液出口93周围面上会产生一如抽真空的吸附现象,使得注射液901的充填乃无法将该杯状浮体91浮起,即仍保持其止塞状态而无法注射,因此现有技术必须于该点滴储存筒90下方的引流管95上加设一唧筒器96,藉该唧筒器96将该杯状浮体91上推使其浮起,如图8所示,使得操作上相当麻烦且增加制造、组装成本,诚有一并加以改良的必要。
缘此,本发明人有鉴于现有注射液自动控制器其使用上的缺点及其结构设计上未臻理想的事实,发明人即着手研发其解决方案,希望能开发出一种更具经济性及便利性的注射液自动控制器以供产业的利用,遂经多时的构思而有本发明的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射液自动控制器,其能使整体控制机构的操作更为精简便利,且对点滴液有止塞功效。
本发明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及功效,其所采行的技术手段包括有一点滴储存筒,该点滴储存筒下方设有一注射液出口;一浮动体为中空密闭体,该浮动体设于该点滴储存筒内;一球面薄膜单元,该球面薄膜单元设于该密闭浮动体下方,包括一具挠性的球面薄膜及一自该球面薄膜往上延伸的固定柱,该球面薄膜单元以该固定柱与该密闭浮动体下方结合为一体,其结合后的配重在一定比重下可使整体重心往下沈,以使在止塞作用时,该球面薄膜经常朝下行止塞作用。
该密闭浮动体包括有相组固的一密闭浮杯体及一外周大于该浮杯体的盖体。
该密闭浮动体包括一自其外周凸伸出的凸端缘。
该密闭浮动体及球面薄膜单元整体的比重等于1或小于1。
该密闭浮动体为硬性材质,而该球面薄膜单元为软性材质。
该浮杯体设有一供该球面薄膜单元的固定柱插固的插孔。
设于该浮杯体下方的盖体设有一供该球面薄膜单元的固定柱插固的插孔。
该浮杯体及该盖体可一体成形。
该浮杯体及该球面薄膜单元可一体成形。
该浮杯体为中空球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注射液自动控制器由该密闭浮动体的组合设置,可使于注射产生止塞控制时,其所残留于点滴储存筒内的注射液达到最低量,而避免注射液的浪费;且在续行注射时,注射液的添入可适时正确地将该密闭浮动体往上推动浮起,而不必藉用其它脱离器具(如唧筒器等),在操作上及构件制造、组装成本上,都具有大为提高便利性及经济效益的积极效果。操作更为精简便利。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成的具体功能、目的,兹列举本发明的一较具体实施例,并配合图示、图号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分解示意图;
图1A为本发明的组合剖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辉铭;廖首猜,未经林辉铭;廖首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896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