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绝缘体的电缆固定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85376.1 | 申请日: | 2008-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6709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发明(设计)人: | 安秉准;安占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玄喆 |
主分类号: | H02G7/00 | 分类号: | H02G7/00;H01B17/38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寇英杰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绝缘体 电缆 固定 装置 | ||
1.一种用于绝缘体的电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主体,该主体在中心部分内形成有贯通螺栓孔,该螺栓孔形成有具有一定尺寸的空间部分,该空间部分的底部是敞开的,并且该空间部分形成有圆形的电缆槽;
固定夹具,该固定夹具形成在所述主体的一侧上,其在底部具有弹键以钩住绝缘体的头部;
可动夹具,该可动夹具形成在所述主体的相对侧上,其在底部具有弹键以钩住绝缘体的头部的另一侧,该弹键可以在垂直平面内旋转;
弹性保持件,该弹性保持件由弹性材料制成,形成在所述主体的空间部分内,可上下移动,在底部具有凹槽以保持电缆的上部;
固定螺栓,该固定螺栓接合在所述主体的螺栓孔内,用于通过向内旋拧来压紧所述弹性保持件,从而电缆能够被固定在绝缘体的顶部上的保持槽和弹性保持件的底部上的保持槽之间;
可动的夹具固定装置,该可动的夹具固定装置用于当所述固定夹具和可动夹具钩住绝缘体的两侧时固定与绝缘体的头部接合的可动夹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绝缘体的电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弹性保持件的底部上的所述槽形成为圆形,用于稳固地保持住电缆而与电缆的直径无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绝缘体的电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的夹具固定装置包括:
销子固定孔,该销子固定孔是形成在所述主体的一侧上的从前到后的通孔;
销子插入孔,该销子插入孔是形成在可动夹具的一侧上的从前到后的通孔,当所述可动夹具向下摆动时,其处与所述销子固定孔对齐的位置;
可动的夹具固定销,其通过插入穿过所述述销子固定孔和销子插入孔同时使它们对齐来固定所述可动夹具;
固定销保持帽,其通过安装在所述可动的夹具固定销的端部上来保护所述可动的夹具固定销,其中该可动的夹具固定销插入穿过所述述销子固定孔和销子插入孔同时使它们对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绝缘体的电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的夹具固定销和固定销保持帽采用一定长度的带子与所述主体连接以防止发生损耗。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用于绝缘体的电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绝缘体的电缆固定装置还形成有压板部件,该压板部件由刚性材料制成,位于所述弹性保持件上的所述空间的上部内,该压板部件通过由所述固定螺栓施加的力可以上下移动以向下压紧所述弹性保持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绝缘体的电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绝缘体的电缆固定装置还形成有固定螺栓防松脱装置,当固定螺栓压紧所述弹性保持件同时电缆被保持在形成在绝缘体的头部上的保持槽和弹性保持件的底部上的保持槽之间时,该固定螺栓防松脱装置防止所述固定螺栓发生脱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绝缘体的电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螺栓防松脱装置包括:
多个键孔,这些键孔沿着长度轴以一定间隔形成在所述固定螺栓的圆周上;
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以一定间隔在前侧和后侧上邻近所述固定螺栓形成在所述固定夹具的顶部上;
固定螺栓防松脱键,该固定螺栓防松脱键形成在所述支撑部件之间,其被铰接接合以能够上下摆动,从而通过将其插入到固定螺栓的键孔内来防止所述固定螺栓发生松脱;
冲击突起,该冲击突起形成在所述固定螺栓防松脱键的后端,以能够通过用工具撞击它来移去固定螺栓防松脱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绝缘体的电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螺栓防松脱装置还形成有固定键保持装置,当固定螺栓防松脱键通过与固定螺栓的键孔连接来防止固定螺栓松脱时,该固定键保持装置使固定螺栓防松脱键保持在锁闭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绝缘体的电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键保持装置包括:
固定突起,该固定突起形成在固定螺栓防松脱键的端部的两侧上;
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与所述固定突起相对应地贯通形成在所述支撑部件的端部上,当固定螺栓防松脱键插入到固定螺栓的键孔中并与联接时,所述固定孔与所述固定突起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玄喆,未经金玄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8537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