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存在中继站时控制信道的复用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82751.7 | 申请日: | 2008-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2791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9 |
发明(设计)人: | 毕峰;袁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16/26 | 分类号: | H04W16/26;H04W88/08;H04L27/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龙 洪;霍育栋 |
地址: | 518057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正交 频分复用 系统 存在 中继站 控制 信道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讯领域,特别涉及3GPP长期演进(LTE)系统中下行控制信道的复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由于是时频两维的数据形式,所以控制信道与业务信道之间的复用形式可以是时间方向上和频率方向上,即采用TDM(Time DivisionMultiplex,时分复用)方式和FDM(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频分复用)方式。
在LTE系统中,充分考虑UT(User Terminal,用户终端)端的省电问题,需要UT进入micro sleep(微睡眠)模式,则最终BS(基站)下发的控制信息采用TDM方式。例如在一个子帧中,包括14个OFDM符号,如果此时控制信道采用TDM方式,即占用前N个OFDM符号。UT监听控制信道,如果监听到自己的ID(Identity,标识),则继续接收业务信道并进行解调;如果没有监听到自己的ID,则进入micro sleep模式。
目前,对于控制信道复用的研究是一个热点,但是,当OFDM系统中存在RS(Relay Station,中继站)时,下行控制信道复用方式的研究较少,目前的系统都是采用TDM方式,但TDM方式不能很好的适合有RS(包括透明RS和非透明RS)的系统,而此缺点正是该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在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存在中继站时控制信道的复用方法,可以适用于带有中继站的演进OFDM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存在中继站时控制信道的复用方法,适用于3GPP长期演进系统和超3G系统IMT-Advanced,包括:
当系统中的中继站RS为非透明RS时,基站BS、非透明RS与用户终端UT之间的下行控制信息及数据业务采用频分复用方式FDM或时分复用方式TDM或混分复用方式HDM在下行控制信道上发送,所述HDM方式为TDM与FDM相结合的复用方式;
当系统中的RS为透明RS时,BS与透明RS之间的下行控制信息以及BS与UT之间的下行控制信息和数据业务采用FDM复用方式或TDM复用方式或HDM复用方式在下行控制信道上发送。
进一步地,当接收方有微睡眠模式时,发送下行控制信道的一方采用TDM复用方式发送下行控制信息和/或数据业务。
进一步地,当所述RS为非透明RS时,BS与非透明RS之间的下行控制信道采用FDM方式或HDM方式。
进一步地,当所述RS为非透明RS时,非透明RS与UT之间的下行控制信道采用TDM方式。
进一步地,所述BS与UT之间的下行控制信道采用TDM方式。
进一步地,当所述RS为透明RS时,BS与透明RS之间的下行控制信道采用TDM方式。
进一步地,当所述RS为透明RS时,BS与UT之间的下行控制信道采用TDM方式。
进一步地,所述FDM方式或HDM方式传输时采用子载波跳频方式。
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控制信道复用简单,可以针对RS存在时TDM方式不能很好适用的问题。本发明所述HDM方式既保证了非透明RS的覆盖范围及频率分集增益,也有利于透明RS和UT的microsleep。
附图说明
图1是FDM方式示意图。
图2是FDM方式跳频示意图。
图3是TDM方式示意图。
图4是TDM+FDM方式示意图。
图5是TDM+FDM方式跳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特别适用于带有RS的LTE(3GPP长期演进系统)和IMT-Advanced(超3G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827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