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现睡眠模式的方法及移动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81919.2 | 申请日: | 2006-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4765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0 |
发明(设计)人: | 张彦;李永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Q7/38 | 分类号: | H04Q7/38;H04Q7/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29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睡眠 模式 方法 移动 终端 | ||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CN200680012383.8,申请日为2006年6月13日、发明主题为“一种睡眠模式下业务指示消息发送方法及装置”的中国在先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现睡眠模式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待机时间的长短对于终端的移动自由度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延长待机时间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一种方式是采用高效的电池;另一种方式是尽可能的减少移动终端的无谓功率消耗。IEEE(Institute of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s,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802.16e是一个正在制定过程中的移动宽带无线接入系统标准,IEEE802.16e的D8草案中定义的移动终端睡眠模式就属于后一种方式。所谓睡眠模式是移动终端在与基站预先协商的时间区间内,空口暂时中断与基站联系的过程。实现睡眠模式过程可以减少移动终端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上的传输请求,从而减少MSS的功率消耗。
MSS可以主动向Serving BS(Serving Base Station,服务基站)发送睡眠请求消息MOB_SLP_REQ请求进入睡眠模式,然后Serving BS发送睡眠响应消息MOBS_LP_RSP来同意或拒绝MSS进入睡眠模式。也可以由BS主动发送睡眠响应消息MOB_SLP_RSP来要求MSS进入睡眠模式,MSS收到后,一般情况下根据睡眠响应消息MOB_SLP_RSP中携带的参数进入睡眠模式。
目前前述协议规定,MSS和BS进行商议,将当前的服务流根据其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要求和特性分为3类睡眠组,对不同类别的睡眠组分别采取不同的睡眠策略,每一类可以包含多个睡眠组,同一类别的睡眠组与睡眠组之间采用相同的睡眠策略和不同的睡眠参数,睡眠参数根据每一组中具体包括的业务特点选择。每一睡眠组可以包含多个服务流,每个服务流代表MSS和BS之间的业务连接,可以是上行或下行,通过一个16比特的连接标识符(CID,Connection Identifier)来标识。每一个睡眠组的睡眠状态分为激活状态和非激活状态。在激活状态下,本睡眠组的睡眠状态机正常进行;在非激活状态下,本睡眠组的睡眠状态机复位,停止进行。MSS可以存在多个睡眠组,与所有睡眠组的侦听窗口不重叠的时间区域为不可用区间(Unavailability interval),与Unavailability interval不重叠的其它时间段为可用区间(Availability interval)。MSS只有在不可用区间才是真正处于睡眠状态,此时该MSS的所有睡眠组都在睡眠窗口状态。在可用区间内,可以有某些睡眠组处于睡眠窗口状态,其它睡眠组处于侦听状态,MSS实际上在清醒状态,只不过各个睡眠组的睡眠状态机处于不同的状态下。
第一类睡眠组定义为Power_Saving_Class_Type=1,一般应用于实时性要求不高的业务。它的睡眠策略是采用固定的侦听窗口长度和可变的睡眠窗口长度,侦听窗口和睡眠窗口交替,当前睡眠窗口长度依次为上一次睡眠窗口长度的2倍,直到达到规定的最大值,然后保持不变和侦听窗口交替进行。直到MSS或BS发起睡眠状态改变请求,设置睡眠状态为非激活状态,此睡眠组的睡眠状态机才停止。
第二类睡眠组定义为Power_Saving_Class_Type=2,一般应用于周期性发送数据的业务。它的睡眠策略是采用固定的侦听窗口长度和固定的睡眠窗口长度,然后睡眠窗口和侦听窗口交替出现,直到MSS或BS发起睡眠状态改变请求,设置睡眠状态为非激活状态,此睡眠组的睡眠状态机才停止。
第三类睡眠组定义为Power_Saving_Class_Type=3,一般应用于多播业务。它采用的睡眠策略是只设置一次睡眠窗口,在睡眠窗口超时后此睡眠组的睡眠状态为非激活状态,睡眠状态机停止,直到MSS或BS通过消息交互重新激活此组的睡眠状态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819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接骨丸
- 下一篇:水晶球抛光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