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起动机转速控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80963.1 | 申请日: | 2008-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3578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发明(设计)人: | 杨和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和利 |
主分类号: | F02N11/08 | 分类号: | F02N1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3023山东省德州市德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起动机 转速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发动机起动的起动机转速控制装置,属于机电控制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发动机的起动机由定子、转子、驱动齿轮(14)、离合器、电磁开关(6)等组成。起动机的工作原理是:将点火开关(4)转至启动档,电流在吸拉线圈(11)和保位线圈中产生磁场,吸动衔铁推动驱动齿轮(14)轴向移动,这时由于起动机与吸拉线圈串联,起动机上有较小的电流,起动机缓慢旋转,这样即使驱动齿轮(14)撞上飞轮齿圈也能顺利进入啮合。当驱动齿轮(14)进入啮合后电磁开关(6)闭合,起动机获得较大的电流带动发动机旋转。但是,因为电磁开关吸合前起动机上的电流来源于吸拉线圈,是恒定的,所以起动机的转矩也是恒定的。由于在加工制造中的个体差异;驱动齿轮(14)端面与飞轮齿圈端面接触时的压力有所不同;驱动齿轮(14)端面和飞轮齿圈端面粗糙度不相同等原因,驱动齿轮(14)和飞轮齿圈端面的摩擦阻力不相同。恒定的起动机转矩不能适应不同的摩擦阻力,当摩擦阻力大于起动机转矩时起动机就不能旋转,不能顺利啮合。但是又不能将起动机电流加大,否则,当遇到小摩擦阻力时,起动机转的又太快,也不能进入啮合。现在生产厂家左右为难。多数厂家采用保守的设计,使起动机上的电流较小,稍有阻力就转不动了。因此不能保证驱动齿轮(14)与飞轮顺利啮合。
发明内容
为了保证起动机在驱动齿轮(14)与飞轮齿圈相撞时能以适当的速度旋转。本发明设计了一种起动机转速控制装置,它是在起动机原控制电路的基础上增加了转速控制电路。它可以在起动机进入啮合前给起动机增加电流使之转动,当起动机达到适当的转速时再减小电流,从而保证顺利进入啮合。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以电源电压为12伏为例加以说明,如图2所示,在起动机的前端盖上加装一个转速传感器(实体)(13)检测转速。将转速信号传给转速控制电路,控制起动机的转速。转速控制电路(如图1所示),在点火开关(4)打到起动档,起动机没有进入啮合前的瞬间起作用。它由起动继电器(5)提供电源,与起动机的电磁开关触点(10)并联。也就是说,当电磁开关吸和时该电路被短接。它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转速信号采集处理电路(1),第二部分是起动机点动电路(2)。
第一部分 转速信号采集处理电路(1)
这部分电路的作用是,采集起动机转速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直流电压信号。它由电磁式转速传感器(8),4个二极管D3、D4、D5、D6,电容C3、电阻R1组成。D3、D4、D5、D6组成桥式整流电路并与C3、R1并联。转速传感器(8)的正负极分别连接在D3和D5、D4和D6之间。在起动机转动时由转速传感器(8)产生交流电,经二极管全波整流,然后经电容C3滤波,形成转速信号电路电压,输入运放IC2的反相输入端。转速高则电压高,转速低则电压也低。R1的作用是使电容C3放电,保证转速信号采集处理电路(1)的灵敏度。
第二部分 起动机点动电路(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和利,未经杨和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809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态垃圾收集站
- 下一篇:一种家用空调流量调节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