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实现网上跨境汇款的系统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80863.9 | 申请日: | 2008-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3663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发明(设计)人: | 张恪理;许桂北;王洪冰;张春雷;黄海源;伍宏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40/00 | 分类号: | G06Q40/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周国城 |
地址: | 100031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实现 网上 汇款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实现网上跨境汇款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
第一客户终端,用于通过公共传输网络或专用传输网络与网上银行服务器连接,向网上银行服务器发送请求跨境汇款的汇款数据处理指令,并接收银行业务处理模块通过网上银行服务器返回的处理结果;
网上银行服务器,用于接收并解析第一客户终端的汇款数据处理指令,转发所述汇款数据处理指令到第二客户终端,接收来自第二客户终端的确认信息后,再转发所述汇款数据处理指令到银行业务处理模块;
银行业务处理模块,通过专用网路与网上银行服务器连接,处理网上银行服务器转发的所述汇款数据处理指令,并通过网上银行服务器将处理结果返回给第一客户终端和第二客户终端;
第二客户终端,用于通过公共传输网络或专用传输网络与网上银行服务器连接,对接收自网上银行服务器的汇款数据处理指令进行确认,并接收银行业务处理模块通过网上银行服务器返回的处理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网上跨境汇款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客户终端或第二客户终端是银行所使用的设备,汇入银行和汇出银行使用该设备向对方请求服务,包括连接到网上银行服务器的计算机浏览器、计算机客户端软件、移动通信终端、个人数字助理或电视机机顶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网上跨境汇款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客户终端是对汇款金额和收款客户信息执行确认和修改的设备终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网上跨境汇款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网上银行服务器是用于识别客户身份、接收客户指令的计算机系统,通过公共传输网络或专用传输网络与第一客户终端或第二客户终端连接,以第一客户终端或第二客户终端能够识别的方式向第一客户终端或第二客户终端发送信息,获得第一客户终端或第二客户终端发送的指令、完成指令可行性检查、确认指令是否可以执行、拒绝不合法的指令,保存并转发指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实现网上跨境汇款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客户终端或第二客户终端是互联网终端,所述连接网上银行服务器与第一客户终端或第二客户终端的公共传输网络或专用传输网络为互联网;
所述第一客户终端或第二客户终端是固定电话终端,所述连接网上银行服务器与第一客户终端或第二客户终端的公共传输网络或专用传输网络为公共电话网络PST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网上跨境汇款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银行业务处理模块是用于处理汇款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保存有客户基本信息、账户信息,接收并处理网上银行服务器转发的汇款指令,完成帐务及打印凭证的处理。
7、一种实现网上跨境汇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A、汇出银行通过第一客户终端向网上银行服务器发送跨境汇款的汇款数据处理指令;
B、网上银行服务器解析所述汇款数据处理指令,并将交易信息反馈到汇入银行的第二客户终端;
C、汇入银行通过第二客户终端对跨境汇款指令和交易数据执行确认;
D、网上银行服务器根据所述确认信息和汇款数据处理指令,从汇出银行同业备付金账户扣减金额到汇入银行收款客户账户;或者,网上银行服务器生成银行入帐数据文件并下载给汇入银行的第二客户终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实现网上跨境汇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之前进一步包括:
汇出银行与汇入银行双方签订结算账户管理办法和边贸结算合作协议,双方约定,汇出银行和汇入银行互在对方开设汇出国货币和汇入国货币同业备付金账户,在本方银行存在与该同业备付金账户相对应的内部账户,在双方传递的支付指令中,该内部账户即代表本方银行在对方银行开设的同业备付金账户;同时,汇出银行将备付金账户注册网上银行,并开通代理支付功能。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实现网上跨境汇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汇款数据处理指令包括付款客户信息、收款客户信息、汇出币种、汇出金额、汇入币种、汇入金额、汇率和汇款摘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8086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聚醚三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网上支付系统及网上支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