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改善画面闪烁及画面残影的液晶显示装置与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80456.8 | 申请日: | 2008-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1544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26 |
发明(设计)人: | 林德雄;林庆华;宋政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6 | 分类号: | G09G3/36;G09G3/34;G09F9/35;G02F1/133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汤保平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改善 画面 闪烁 液晶 显示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液晶显示装置与方法,特别是 指一种具有改善画面闪烁及画面残影的液晶显示装置 与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液晶显示装置,普遍皆存在影像残影现象, 此残影现象是因为每个像素的液晶电容内有残留电荷 未释放所致。特别是液晶显示器在关机时通常会残留 有电荷于液晶电容内,而导致关机残影画面的产生。 同时,若是这些电荷无法在下一次激活液晶显示器前 完全排除,即会使得显示器重新开启后,液晶显示面 板会产生短暂的闪烁的现象。此外,若液晶电视的液 晶电容的共同电极(Vcom)的偏压变化而改变共同电 压的准位时,亦会产生闪烁现象。于是,如何排除液 晶电容内的残留电荷,以防止画面闪烁及关机残影画 面的现象,对于液晶显示器的品质提升,确有极为重 要的影响。
先前技术的中国台湾专利第I253037号乃提出一 种具有画面闪烁与残影改善的液晶显示器,包括一液 晶显示面板、一面板电源供应器、一视频控制器与一 时序控制器,其中液晶显示面板是具有多个液晶电容 以显示画面。面板电源供应器是供应液晶显示面板所 需的电源。视频控制器是控制输入液晶显示面板的画 面内容。时序控制器是分别与视频控制器及液晶显示 面板相连接,以控制视频控制器及液晶显示面板的运 作顺序。其操作程序如图1所示,是在液晶显示器电 源开关关闭后提供一预设画面至液晶显示面板,以使 液晶电容的残留电荷快速释放。
前述的先前技术仅在电源开关关闭后,进行残留 电荷的快速释放,并无法解决于正常显示或是待机时 的画面闪烁与关机残影画面现象。由于,LCD显示器在 发生残影时,其通常会出现在一些固定的位置,因此, 本发明提出一种将画面快速位移的方式,使得固定位 置上的残影状态可以被消除,以解决残影现象。同时, 残影的发生也与驱动电压有关,因此,本发明也同时 提出一种以变动Vcom电压来降低驱动电压的方式,以 降低电场对液晶分子的影响,进而解决残影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先前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改善 画面闪烁及画面残影的液晶显示装置与方法,包括一 具有n个像素的液晶面板以及一可控制液晶面板显示 内容的视频控制器,液晶显示装置的视频控制器是以 p=n-m、p=n+m、p=n(n>>m)个像素来显示一正常画 面,并由视频控制器役使正常画面往复于p及n个像 素之间。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改善 画面闪烁及画面残影的液晶显示装置,通过在应用端 的软件来克服此问题。
本发明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改善液晶显 示装置的画面闪烁及画面残影的方法,通过在应用端 的软件来克服此问题。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改善画面闪 烁及画面残影的液晶显示装置,其可延长面板寿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改善液晶显 示装置的画面闪烁及画面残影的方法,其可延长面板 寿命。
据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改善画面闪烁及画面 残影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一具有n个像素的液晶面 板以及一可控制液晶面板显示内容的视频控制器,液 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视频控制器是以p=n-m、p=n+m、 p=n(n>>m)个像素来显示一正常画面,并由视频控 制器役使正常画面往复于p及n个像素之间,。
接着,本发明再提供一种具有改善画面闪烁及画 面残影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一具有n个像素的液晶 面板以及一可控制液晶面板显示内容的视频控制器, 液晶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视频控制器是以一大于n个 像素或小于n个像素或等于n个像素的p个像素来显 示正常画面,并由视频控制器役使正常画面往复于p 及m个像素之间。
再接着,本发明再提供一种具有改善液晶显示装 置的画面闪烁及画面残影的方法,包括:提供一液晶 面板,液晶面板具有n个像素;以及提供一视频控制 器,是与液晶面板连接,用以控制液晶面板以p=n-m、 p=n+m、p=n(n>>m)个像素来显示一正常画面;其 中视频控制器是以p个像素来显示正常画面,并由视 频控制器役使正常画面往复于p及n个像素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804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β-Si3N4单晶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具有5-HT结合特性的喹啉衍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