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借助浮力的水力发电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71364.3 | 申请日: | 2008-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299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发明(设计)人: | 梅盛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梅盛林 |
主分类号: | F03B17/02 | 分类号: | F03B17/02 |
代理公司: | 福州智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丁秀丽 |
地址: | 354213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借助 浮力 水力发电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力发电设备,特别是一种借助浮力的水力发电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的水力发电设备基本上都是通过水流带动水轮机进而带动发电机发电,尚未有借助浮力发电的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借助浮力的水力发电设备,它可借助充气浮体的浮力,利用充气浮体从水底不断上升到水面的过程中产生的动力来发电。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构成的,一种借助浮力的水力发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浮力水池及至少一组浮力动力轮组,每组浮力动力轮组包括上动力轮、下动力轮、缠绕于上下动力轮之间的动力轮传送绳或带以及浮体装置,所述浮体装置能使动力轮传送绳或带的上行侧从底部开始便系挂有充气浮体、而动力轮传送绳或带的下行侧不系挂充气浮体或系挂有泄气浮体;所述下动力轮位于浮力水池池体内的下部,上动力轮位于下动力轮上方,所述上动力轮的动力输出轴通过变速器与发电机的动力输入轴连接发电。
a、浮体装置包括高位水池及浮体输送管道,高位水池的水位高于浮力水池的水位,浮体输送管道顶部设有与高位水池底部的出水口连通的进水口,浮体输送管道底部设有朝向动力轮传送绳或带的上行侧底部的充气浮体出口;浮体输送管道的上部管道壁设有用来放入充气浮体的进浮体舱门,浮体输送管道内设有位于进浮体舱门上方的卷绳器、位于卷绳器上方的上闸门、连接于卷绳器的绳索底部的压球板以及靠近充气浮体出口且位于充气浮体出口上方的下闸门;浮体输送管道在靠近下闸门且位于下闸门上方的局部管道壁上设有排水口及位于排水口内的排水闸,所述卷绳器上连接有用来控制卷绳器卷绳或送绳工作的控制器,所述上闸门、下闸门及排水闸上分别连接有用来控制相应闸门启闭的闸线;所述充气浮体上设有使其在被推至动力轮传送绳或带底部旁侧时能与动力轮传送绳或带自动连接的浮体固定装置。
或者b、浮体装置包括气泵站、设于动力轮传送绳或带的上行侧底部旁侧的充气嘴、连接于气泵站的充气口与充气嘴之间的充气管、设于动力轮传送绳或带的上行侧顶部旁侧的抽气嘴、连接于气泵站的抽气口与抽气嘴之间的抽气管,所述充气嘴上设有能与运行至该处的泄气浮体自动连接以充气的开关装置,所述抽气嘴上设有能与运行至该处的充气浮体自动连接以放气的开关装置。
较之已有技术而言,本发明优点在于:可利用浮体装置使动力轮传送绳或带的上行侧从底部开始便系挂有充气浮体、而动力轮传送绳或带的下行侧不系挂充气浮体或系挂有泄气浮体,之后借助充气浮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作用,利用充气浮体从水底不断上升到水面的过程中产生的动力来使上下动力轮转动,通过上动力轮带动动力输出轴旋转,进而带动发电机发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构造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放大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构造示意图。
图4是用来与图3中的气泵站的进气口连接的一种高位进气装置的构造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充气浮体,1’-泄气浮体;2-浮力水池,21-支架;
31-上动力轮,32-下动力轮,33-动力轮传送绳或带,34-限位块;
40-高位水池,41-充气浮体出口,42-浮体输送管道,43-进浮体舱门,44-卷绳器,45-上闸门,45’-上闸门闸线,46-压球板,47-下闸门,47’-下闸门,48-排水口,49-排水闸,49’-排水闸;
浮体装置:
5-浮体固定器,51-固定壳体,52-滑槽,53-活动扣臂,54-弹簧,55-控制柄,56-内凸缘;
61-变速器;62-发电机;
71-气泵站,711-气泵站的进气口,72-充气嘴,73-充气管,74-抽气嘴,75-抽气管,76-高位水塔,77-泵体,771-出气口,772-外出水口,773-触发阀门,78-盛水容器,79-卷绳器;
8-动力输出轴;
91-增力轮,92-上水轮,93-下水轮,94-水轮传送带或绳,95-增力传送带或绳,96-小蓄水桶,97-蓄水池,98-蓄水池的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梅盛林,未经梅盛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713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调管理系统及空调组件
- 下一篇:石墨粒子、碳-石墨复合粒子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