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人像的纪念物品及其制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071225.0 申请日: 2008-06-13
公开(公告)号: CN101301161A 公开(公告)日: 2008-11-12
发明(设计)人: 周纲;王同军 申请(专利权)人: 贾凤忠
主分类号: A47G33/00 分类号: A47G33/00;A61G17/08;B44C3/00;G06T17/00
代理公司: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李宁
地址: 361000福建省厦门***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人像 纪念 物品 及其 制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工艺品及制作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带人像的纪念物品及其制法。

背景技术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会遇到亲人和朋友仙逝的悲伤之事。为了缅怀逝者,人们通常是将逝者的骨灰安葬在某处,以便日后追悼。但是,逝者的亲朋好友并不总在一处,对于离安葬之处近的人来说,尚可在清明节或适当时候前往扫墓,而对于离安葬之处远的人来说,只能遥念故人,难免有不能亲临其境之遗憾。而今社会寸土寸金,生者尚需开发土地、发展经济、改善生活,逝者却仍在默默地占据着一片片土地,所以,已有众人提出逝去后以海葬、树葬、草坪葬等代替土葬,以求文明安葬,为后人多留下一方净土。如此一来,失去了藉以追思的骨灰,逝者的遗物在追悼活动中就显得尤其重要,成为生者哀悼逝者的唯一寄托。但是,逝者的遗物数量有限,有的陈旧不便收藏,有的体积太大也不便收藏,而且,赌物思人,也只能通过相片、一些用过了的物品来回忆。为了能使人们在现实中看到且能感触到亲人的样貌,本发明人提出制作具有逝者人像纪念物品的构思,并对逝者遗物进行仿制,使生者既可以睹物思人,达到缅怀故人的目的,又方便收藏。

然而,一般在逝者逝世之前并不曾有人想到要依其真人事先模仿制作人像实体,逝世后火葬前也无法依真人制作人像实体,所以,只能依据生前相片重构人像实体。

尽管现有技术中揭示了一些由二维图像产生三维图像的方法,比如只采用一幅正面相片来实现人脸模型重建,但这种方法只可以保留人脸的正面信息,却无法准确获取人脸的侧面信息,而只能采用插值的方法来估算侧面信息,所以,得到的三维模型真实感差;又比如借助产生器和结合器将二维图像制成三维图像,但得到的只是虚拟图像,无法加工成实体;再比如使用两台摄像机拍摄无表情人脸的视频序列制成三维图像,但这种方法图像采集过程复杂,需现场拍摄,不切实际,成本又高……总之,现有的大多数技术是属于虚拟现实技术,仅用于三维显示,无法得到真实的三维数据。

因此,本发明还专门研发一种基于二维相片重构的带人像的纪念物品制作方法,本案由此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人像的纪念物品,以便生者既可以睹物思人,达到缅怀故人的目的,又方便收藏。

本发明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人像的纪念物品制法,可由二张相片即容易地构造出人像实体,适用于逝者人像模型的重构,而具有极大的纪念意义。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带人像的纪念物品,在纪念物品主体的表面具有人像浮雕层。

上述纪念物品主体和人像浮雕层由骨灰和粘胶的混合物借助模具一体成型。

上述物品为骨灰盒,在其盒体四周和顶部的至少一个面上具有人像浮雕层。

一种带人像纪念物品的制法,其步骤如下:

第一步,拍摄人脸正面和侧面相片,并将二张相片存入计算机中;

第二步,计算机读取正面和侧面相片,建立基础坐标系,对相片进行归一化处理;

第三步,在相片中提取特征点标示,结合一般人脸模型进行整体变形和局部修整,得到特定人脸模型数据,并存储此特定人脸模型数据;

第四步,将特定人脸模型数据输入成型设备的控制器中,利用成型设备制得相应的人脸模型,再利用人脸模型制得相应的带人像纪念物品模具,由此带人像纪念物品模具即可制得带人像的纪念物品。

上述第一步采用CCD数码拍摄人脸正面和侧面相片,直接将相片保存在计算机中。

上述第一步相片由普通相机拍摄,采用扫描设备进行扫描,并将扫描的二张相片存入计算机中。

上述第二步中归一化处理是:在正面和侧面相片中,将某一相同特征点的坐标设为Hf和Hs,原图像中坐标为(X,Y),归一化后为x=k(X/H),y=k(Y/H),H分别为Hf和Hs,k为归一化因子。

上述第三步的整体变形是对一般人脸进行X、Y、Z三个方向的伸缩变形,使一般人脸模型与特定人脸在脸形与五官位置等方面相一致,使其形似。

上述第三步的局部修整是通过进行函数插值,对人脸模型的五官进行大小和形状的修整,使其神似。

上述第三步中,还由计算机从相片中读取人脸的纹理信息,并储存此纹理信息,待整体变形和局部修整之后,做纹理映射处理,得到特定人脸模型数据。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贾凤忠,未经贾凤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712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