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远红外针织面料及其生产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71212.3 | 申请日: | 2008-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0323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发明(设计)人: | 常向真;张鑫;杜方尧;付春林;刘博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凤竹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1/14 | 分类号: | D04B1/14;D04B21/00;D06B3/18;D06C7/02;D06C11/00;D06M11/00;D06M15/00;D06M101/06;D06M101/3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秀梅 |
地址: | 362200***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 针织 面料 及其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远红外针织面料及其生产工艺,特别是一种远红外纯棉 针织面料及其生产工艺,该面料具有良好的远红外线发射能力、保暖性和透 气性。
现有技术
常温下具有吸收和发射远红外线功能且发射率大于65%的纺织品称之 为远红外纺织品。远红外纺织品具有保暖、保健及抗菌功能。远红外纺织品 能在接受外界能量之后,能辐射出3~25μm的远红外光波,而4~14μm波长 的远红外线具有一定的渗透力,能够深入皮下组织,产生热反应,使皮下组 织升温进而改善微循环,加强细胞的再生能力,提高了免疫细胞的吞噬功能, 促进生物体的代谢及生长发育,因此远红外纺织品具有保健理疗功能;用纯 涤纶为原料制造的远红外织物对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菌率为:白色 念珠菌99.98%、黄金葡萄球菌99.85%、大肠杆菌77.27%可以制成贴身内衣、 医用床单、被褥等;远红外纺织品还可制成防寒服、风衣等防护衣物。
目前,远红外纺织品的生产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方法是采用远红外纤维加 工成远红外纺织品,远红外纤维是在化学纤维纺丝加工的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 远红外发射体而制成的能吸收和发射远红外线的功能纤维。第二种方法是将具 有远红外辐射性能的微粉(如远红外陶瓷粉)均匀分散在胶粘剂中制成涂层剂, 涂层剂涂覆在纺织品上经干燥后制成远红外纺织品。第三种方法是采用具有远 红外辐射性能的微粉与粘胶剂、柔软剂混合组成涂层整理剂,加入纺织品后整 理成品定型浸轧液中,纺织品经定型制成远红外纺织品。
国内外市场上已有的远红外针织品大多采用化学纤维为基料,诸如 100%涤纶、100%腈纶、100%丙纶等为原料的远红外针织品,由于化学纤维 本身特征决定了这类远红外产品的透气性、柔软性、吸湿性、匀弹性等性能 较差。100%粘胶为原料的化学纤维远红外针织品存在保温性差的缺陷。
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较高的远红外线发射能力、良好的保暖性 和透气性的远红外针织面料。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这种面料的生产工艺。
本发明提供的远红外针织面料,其特征是:其远红外线法向比辐射率为 0.79~0.84。
最好的,其传热系数为4.5~6.8W/m2.s,克罗值为0.75~0.86,保温率为 48~55%。
最好的,其透气率为5.1×104~5.9×104m/s。
最好的,该面料为纯棉针织物,
最好的,该面料为纯棉纱和莱卡弹性纤维丝针织物。
最好的,该面料为磨毛面料。
本发明提供的远红外针织面料的生产工艺,包括坯布织造、染色、其特征 是:在染色后将织物在轧液中浸轧,浸轧的轧液率70~90%,轧液含有远红外 整理剂20~40g/L、柔软剂30~50g/L;然后在80-110℃温度下进行烘干;再在 150-180℃温度下进行高温拉幅定型。
本发明提供的远红外针织面料的生产工艺,包括坯布织造、染色、磨毛, 其特征是:在磨毛后将织物在轧液中浸轧,浸轧的轧液率70~90%,轧液含有 远红外整理剂20~40g/L、柔软剂30~50g/L;然后在80-110℃温度下进行烘干; 再在150-180℃温度下进行高温拉幅定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该面料具有较高的远红外线发射能力,并且手感柔软,透气性、 吸湿性、匀弹性良好,克服化学纤维面料透气性、吸湿性、柔软性差的缺陷。 该面料可广泛应用针织内衣、床上用品、医疗卫生、保健用品。
(2)生产工艺方面,采用在成品定型时浸轧远红外涂层整理剂的方法, 具有简便、可靠的特点。
最佳实施方式
一、远红外针织面料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坯布织造
选用精梳纯棉纱和莱卡弹性纤维丝,经双面大圆机织造。织造下机后立刻 松式干剂、单层打卷、消除织造坯布中间死折痕。
2、初定
定型温度:200℃;
定型车速:20m/min;
轧液配方:渗透剂SF-1 2g/L。
3、前处理
设备:采用德国THEN公司的气雾染色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凤竹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凤竹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712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