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调阻尼减振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69732.0 | 申请日: | 2008-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081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发明(设计)人: | 徐中明;李仕生;张志飞;贺岩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9/19 | 分类号: | F16F9/19;F16F9/44 |
代理公司: | 重庆大学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郭吉安 |
地址: | 400044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调 阻尼 减振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车辆用减振器,特别涉及一种可调阻尼的减振器。
背景技术
减振器是汽车上的一个重要零部件,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汽车的舒适性、操纵稳定性和安全性。目前国产的各种轿车,包括引进技术或中外合资生产的各种型号的轿车,如桑塔纳、奥迪、富康、别克等基本上都是采用传统的不可调阻尼的减振器,因而难于适应不同道路和使用状况。国内已有关于可调阻尼减振器的专利申请,如申请号为91201256.0公布了一种可调阻尼减振器,包括油缸、活塞等,其特征在于将步进电机装于防尘罩内,步进电机驱动轴连接有转阀总成,包括中空式活塞杆,转阀芯杆。该专利将步进电机装于防尘罩内,该处安装空间较大,步进电机长期置于振动环境中,其寿命短,同时采用中空式活塞杆,加工比较困难,且机械强度低。又如申请号为99217931.9公布了一种内置电磁阀式三级可调阻尼减振器,包括贮油缸筒、工作缸筒、底阀总成、活塞总成、密封总成和活塞杆,活塞总成由活塞和电磁阀组成,其特征在于将电磁阀横置于活塞中部。电磁阀端盖与活塞固定联接,活塞的底部有一流通阀,流通阀与活塞相固定。该专利将电磁阀横置于活塞中部,该处安装空间较大,所需减振器的外径比较大,采用中空式活塞杆,其加工比较困难,且机械强度低,同时其活塞结构比较复杂,加工比较困难。还有如申请号为200510060298.6公布的微型汽车磁流变智能减振器,它通过改变通电线圈的电流大小,从而改变通电线圈所产生的磁场来控制减振液的粘度,最终达到减振器阻尼可调的目的。但磁流变液体的易沉淀且断电或改变电流后,原有的磁场作用不会立即消除,另外该减振器的响应时间比较长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所以目前国内还没有可调阻尼减振器应用于实车上,而国外现有的可调阻尼减振器结构复杂、成本高、寿命低,制造难度大。因此,研制出性能价格比相对较高、适用于普通汽车的半主动悬架的可调阻尼减振器,对推进我国半主动悬架技术的进步和实车应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且容易制造,易实现产业化的可调阻尼减振器,这种可调阻尼减振器可在车辆行驶处于不同工作状态时,提供不同的阻尼力。
本发明所涉及的可调阻尼减振器,包括工作缸1、回油管2、底阀组件3、活塞杆4、活塞组件5、储油缸组件6、油封7、导向座8、阻尼调节组件9,储油缸组件6由底座6-1和储油缸6-2组成,工作缸1位于储油缸组件6内,工作缸1的底部装有底阀组件3,工作缸1的上端装有导向座8,导向座8的上端有用于密封的油封7,活塞杆4的下端置于工作缸1内,其上端置于减振器外与车架相连,活塞组件5装于活塞杆4的下端,阻尼调节组件9位于储油缸组件6的底座6-1内,回油管2位于储油缸组件6的储油缸62与工作缸1之间,回油管2的上端伸入导向座8内,其上端插入储油缸组件6的底座6-1内,阻尼调节组件9由调节阀9-1、推进阀9-2、固定座9-3、限位垫圈9-4、弹簧阀片9-5、调节手柄9-6、液压密封圈9-7、橡胶垫9-8、内六角平圆头螺钉9-9、液压密封圈9-10、调节弹簧9-11、节流垫片9-12组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至少能实现五级阻力调节;
2.适应范围广,不仅适用于一般的筒式减振器,而且也适用于麦弗逊式减振器。
3.该结构不受减振器活塞杆直径大小的限制;
4.该阻尼调节机械在储油缸外,维修方便且可靠性好;
5.使用时可靠人工干预对该减振器的阻尼力进行适时调节,也可通过控制机构驾驶人员在驾驶室内利用按钮,通过油路或气路控制阀系进行阻尼调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可调阻尼减振器结构示意图
图2是该可调阻尼减振器J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回油管2示意图
图4是储油缸组件6结构示意图
图5是阻尼调节组件(9)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1 工作缸 2 回油管 3 底阀组件 4 活塞杆 5 活塞组件 6 储油缸组件 7 油封 8导向座 9 阻尼调节组件。
图4中:6-1 底座 6-2 储油缸
图16中,9-1 调节阀,9-2 推进阀,9-3 固定座,9-4 限位垫圈,9-5 弹簧阀片,9-6 调节手柄,9-7 液压密封圈,9-8 橡胶垫,9-9 内六角平圆头螺钉,9-10 液压密封圈,9-11 调节弹簧,9-12 节流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可调阻尼减振器的工作原理和过程进一步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97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