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核电站蒸气发生器主蒸气进出口接管及其锻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68954.0 | 申请日: | 2008-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9816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1 |
发明(设计)人: | 万东海;张令;洪大钧;龙开芬;赵和安;王宗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航天新力铸锻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37/10 | 分类号: | F22B37/10 |
代理公司: | 遵义市遵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宋妍丽 |
地址: | 563003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核电站 蒸气 发生器 进出口 接管 及其 锻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核电站蒸气发生器主蒸气进出口接管及其锻制造方法,属于核电蒸发器压力容器控制装置接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本发明接管是核电站蒸气发生器主蒸气管件中的重要件和关键件。它广泛应用于核电站蒸气发生器主蒸气进、出口接管入、山口接管连接部,以保障正常工作、保障其安全性能的作用。
目前的国内核电站蒸气发生器主蒸气进出口接管锻件,材料为SA-350M LF2 LC2。传统的制造方法有两种,其一是先锻成大余量法兰,即增加切削加工余量,再经机加工去除多余的金属来满足接管尺寸,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是接管流线被切断,流线不能随接管形状分布,降低了接管的综合力学性能,降低接管的使用寿命;第二种方法是分成两段式加工,分别锻制锥形法兰、直板压延成异形法兰,然后将两段焊接组合而成,这种方法可节省原材料,但增加了制造工序和加工周期,更为严重的是因为焊接增加了接管局部热应力,焊接部位晶粒容易粗大,降低了抗高温高压能力和抗腐蚀能力,安全可靠性无法保证。因此,之前该接锻件不能使用国产锻件,转向国外定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作成本较低、综合力学性能高、加工余量少、工作性能安全可靠的核电站蒸气发生器主蒸气进出口接管及其锻制造方法,以克服现有传统制造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所述接管为带流线型凸沿的空心接管,该接管流线随形分布,锻件接近零件尺寸,预留单边加工余量不大于3mm,通过下述锻制方法整体锻制而成。
所述核电站蒸气发生器主蒸气进出口接管锻制方法包括材料准备、锻坯加热、锻件预成形、锻件终成形,锻件冷却及热处理步骤,操件时的要求为:
(1)材料准备时:精选Cr、Mo、Cu、Nb、V、P、S等元素含量低的优质原材料;浇包分析所选材料化学成份应满足下表要求:
表1 SA-350 LF2 CL2化学成份(wt%)
(2)锻坯加热时,延长800~850℃中温阶段时的保温时间,延长的总时间按锻件每100mm(有效尺寸)在原标准时间基础上增加20分计算确定;缩短至1200±20℃高温阶段时的升温时间和保温时间,缩短的总时间为在原标准时间基础上每100mm(有效尺寸)减少15分钟计算确定;
(3)锻件成形时,第一火次变形量≤30%,钢锭出坯,轻击钢锭,使粗大晶粒、块状物等初步破碎,第二火次开始变形量控制在30%~70%,锻坯反复镦粗,然后冲孔、扩孔、拉延、胀制、整型,使锻造比达到10以上,其中最后一火的锻造温度1150~780℃,最后一火次的终锻温度为800~780℃,最后一火次变形量≥30%;
(4)锻件在850~700℃热炉中冷却,热处理状态为正火+回火。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所述主蒸气进出口接管锻件晶粒细小且均匀,流线随形分布、顺畅、不被切断,加工余量小,最主要是提高了接管的综合力学性能、耐高温高压能力、抗腐蚀能力、使用寿命及安全可靠性。可满足百万千瓦级核电站蒸气发生器主蒸气接管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核电站蒸气发生器主蒸气进出口接管结构主视图;
图2是图1所示接管俯视图;
图3是图2沿B-B剖面旋转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是本发明所述核电站蒸气发生器主蒸气进出口接管一种实施例零件结构示意图,所述接管为带流线型凸沿的空心接管,该接管流线随形分布,锻件接近零件尺寸,该零件大端外径Φ2700mm,壁厚55mm,小端外径Φ1380mm,壁厚75mm,高度838mm,锻件重量8000kg,通过下述锻制方法整体锻制而成:
该接管的锻制过程为:
(1)材料准备:精选Cr、Mo、Cu、Nb、V、P、S等元素含量低的优质原材料;浇包分析测得所选材料化学成份满足下表要求:
表1 SA-350 LF2 CL2化学成份(wt%)
(2)锻坯加热:延长中温阶段(800~850℃)的保温时间,按每100mm(锻坯有效尺寸)在标准时间基础上增加20分计,其延长的中温保温时间为200分钟,总时间为8小时,使锻坯受热均匀,并保证锻坯心部充分热透、提高锻坯的热塑性,缩短高温阶段(1200±20℃)的升温时间和保温时间,按每100mm(锻坯有效尺寸)在标准时间基础上减少15分钟计,其缩短的高温阶段升温时间和保温时间为150分钟,升至高温阶段的时间和保温时间分别为2小时和2.5小时,以保证进出口接管锻坯不产生过热、过烧、晶粒粗大等缺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航天新力铸锻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贵州航天新力铸锻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89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冰机
- 下一篇:一种应用光纤传感器监测井下套管受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