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堆叠式散热器及其散热片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65984.6 | 申请日: | 2008-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0039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05 |
发明(设计)人: | 杜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杜建军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H01L23/36;H01L23/367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吉科;李庆波 |
地址: | 518000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堆叠 散热器 及其 散热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堆叠式散热器及其散热片,特别涉及用于对电子元器件进 行散热的堆叠式散热器及其散热片。
【背景技术】
目前,散热器广泛应用于对电子器件进行散热,以降低电子器件的温度, 保持电子器件的正常运转。如图1和图2所示,图1和图2是中国专利 ZL.03244609.8所公开的一种堆叠式散热器,该散热器包括多个以堆叠方式设置 的散热片10。在各散热片10的边缘设置有扣合片11。扣合片11包括前段12、 连接段13和后段14。前段12、连接段13和后段14形成阶梯形状的支撑结构, 并且前段12和后段14分别设置有公扣15和母槽16。组装时,各散热片10依 次叠放并支撑于一相邻散热片的阶梯结构上,同时公扣15收容于另一相邻散热 片的母槽16内,由此实现散热器的堆叠组装。然而,上述阶梯状支撑结构的稳 定性较差,导致散热片之间的结合强度有限。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散热器中阶梯状支撑结构的稳定性较差,导致散热片 之间的结合强度有限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提高散热片之间的支 撑及结合效果的堆叠式散热器及其散热片。
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的散热器中阶梯状支撑结构的稳定性较差,导致散热 片之间的结合强度有限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堆叠式 散热器,该散热器包括:堆叠设置的多个散热片,各散热片包括平板状散热片 主体以及设置于散热片主体边缘上的互联件,互联件包括:朝散热片主体一侧 弯折并且在垂直于散热片主体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延伸部;与第一延伸部连接 并沿垂直方向进一步延伸的第二延伸部;从第一延伸部的侧边缘朝向散热片内 部弯折的支撑部,以及从第二延伸部的侧边缘朝向散热片内部弯折的扣合部。 第一延伸部进一步设置形状与扣合部对应的接收部。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支撑部与扣合部垂直于散热片主体。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支撑部支撑第一相邻散热片的散热片主体,接 收部用于接收并固定第二相邻散热片的扣合部。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第一延伸部的宽度大于第二延伸部,接收部为 收容第二相邻散热片的扣合部的容置孔。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支撑部以及扣合部 与散热片主体以冲压方式一体制成。
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的散热器中阶梯状支撑结构的稳定性较差,导致散热 片之间的结合强度有限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散热片, 该散热片包括平板状散热片主体以及设置于散热片主体边缘上的互联件,互联 件包括:朝散热片主体一侧弯折并且在垂直于散热片主体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一 延伸部;与第一延伸部连接并沿垂直方向进一步延伸的第二延伸部;从第一延 伸部的侧边缘朝向散热片内部弯折的支撑部,以及从第二延伸部的侧边缘朝向 散热片内部弯折的扣合部,其中,第一延伸部进一步设置形状与扣合部对应的 接收部。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支撑部与扣合部垂直于散热片主体。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支撑部支撑第一相邻散热片的散热片主体,接 收部用于接收并固定第二相邻散热片的扣合部。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第一延伸部的宽度大于第二延伸部,接收部为 收容第二相邻散热片的扣合部的容置孔。
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支撑部以及扣合部 与散热片主体以冲压方式一体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利用向散热器内部弯折的支撑部与扣合部支撑并固定 相邻散热片,可以提高堆叠式散热器的支撑及结合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现有堆叠式散热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散热器的散热片的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处于部分组装状态的堆叠式散热器的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的堆叠式散热器的侧视图;
图5是图3所示的堆叠式散热器的主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处于完全组装状态的堆叠式散热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杜建军,未经杜建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59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