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受激布里渊散射的非共线串行组束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64923.8 | 申请日: | 2008-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2018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0 |
发明(设计)人: | 吕志伟;王双义;王雨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F1/35 | 分类号: | G02F1/35;H01S3/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牟永林 |
地址: | 150001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布里渊散射 共线 串行 束装 | ||
1.一种基于受激布里渊散射的非共线串行组束装置,其特征在于它由n个非共线布里渊放大结构单元(1)和m个全反镜(2)组成,n个非共线布里渊放大结构单元(1)串行连接,n个非共线布里渊放大结构单元(1)分成k组非共线布里渊放大结构单元组(5),k组非共线布里渊放大结构单元组(5)通过m个全反镜(2)串行连接,每个非共线布里渊放大结构单元(1)由介质池(1-1)和光学陷阱(1-2)组成,种子光(3)沿与介质池(1-1)平行方向入射至介质池(1-1)中,抽运光(4)从介质池(1-1)的另一侧入射至介质池(1-1)中,抽运光(4)与种子光(3)之间的夹角为α,介质池(1-1)中放大种子光(3)后的残余的抽运光(4)入射至光学陷阱(1-2)中,介质池(1-1)中被抽运光(4)放大后的种子光(3)输出进入下一级非共线布里渊放大结构单元(1),每组非共线布里渊放大结构单元组(5)的最后一级非共线布里渊放大结构单元(1)输出的种子光(3)经两个相互垂直的全反镜(2)改变光路后,进入下一组非共线布里渊放大结构单元组(5),m,k为自然数,且m≥2,k≥2,n为自然数,且n>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受激布里渊散射的非共线串行组束装置,其特征在于全反镜(2)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受激布里渊散射的非共线串行组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非共线布里渊放大结构单元组(5)的非共线布里渊放大结构单元(1)的数量相等或不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受激布里渊散射的非共线串行组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抽运光(4)与种子光(3)之间的夹角α由公式α=arctan(2d/L)计算得出,其中d为种子光(3)与抽运光(4)相同的光束口径,L为介质池(1-1)的长度;介质池(1-1)的长度L由公式L≈25/gI计算得出,其中I为介质池(1-1)内的种子光(3)和抽运光(4)的光束峰值功率密度和,g为介质池(1-1)内介质的增益系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受激布里渊散射的非共线串行组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抽运光(4)与种子光(3)同为线偏振光、圆偏振光或自然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492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笔数码输入法
- 下一篇:一种HPLC法分析分离芬替康唑及其中间体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