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薄膜式红外-雷达波束合成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64605.1 | 申请日: | 2008-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340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发明(设计)人: | 康为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7/00 | 分类号: | G01S7/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毕志铭 |
地址: | 150001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膜 红外 雷达 波束 合成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红外-雷达波束合成器。
背景技术
随着复合精确制导技术的发展,红外-雷达复合制导以其作用距离远、制导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成为世界各国研制的热点,与其相应的仿真试验系统也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而红外-雷达波束合成器又是仿真试验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其作用是反射红外波、透射雷达波,对于红外信号要起到一个反射镜的作用,对于雷达信号起到透射的作用并且透过率要尽可能高,同时保证对雷达波产生较小的IPD(插入相位延迟),尤其是在雷达导引头作用范围内,不与雷达目标相互作用产生干扰,保证红外动态模拟器和雷达模拟器叠加,仿真出真实目标的红外和雷达特性,为导引头测试提供双模即红外与雷达复合模拟目标。
国内外现有的红外-雷达波束合成器,为保证其平整性且长时间使用不发生形变,其厚度均比较大,至少为35mm左右,在使用过程中对雷达波产生的IPD都比较大,影响测试结果,虽然可以通过构建一个校准系统对其进行矫正,但在设计上仍然存在很大问题,技术不成熟。另外一方面为防止雷达波衍射现象的发生,波束合成器的直径应为1000mm左右,其重量约为73Kg,且当模拟大运动角度目标时,波束合成器尺寸需要更大,按照目前的技术水平,实现起来有较大困难,由于重量过大,就不能采用波束合成器运动的方案,致使带动红外模拟器运动的机构比较复杂(需要有平动、转动等运动方式相互协调)、目标运动范围小、仿真效果差等缺点。雷达波相对于波束合成器的入射角度的变化带来的IPD的变化也几乎无法矫正,严重影响仿真测试精度。
红外与激光工程的专业期刊刊登了一篇“红外/射频波束合成器研究(公开日为2006年12月31日)”,但文中所述波束合成器只解决过雷达波透过率的问题,并没有解决波束合成器对雷达波产生较大的IPD(插入相位延迟)致使影响测试精度的问题;红外与激光工程的专业期刊刊登了一篇“红外景象模拟器的结构模型及其噪声分析(公开日为2007年09月30日)”,文中公开了一种红外景象模拟器的结构模型,文中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的波束合成器不能随模拟器一起运动的问题。基于以上所述可知,现有技术没能解决雷达波相对于波束合成器的入射角度的变化带来的IPD的变化严重影响仿真测试精度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波束合成器对雷达波产生较大的IPD(插入相位延迟)致使影响测试精度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薄膜式红外-雷达波束合成器。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薄膜式红外-雷达波束合成器由固定调整机构和波束合成薄膜组成,所述波束合成薄膜固装在固定调整机构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束合成薄膜的厚度为0.005mm~1mm;所述波束合成薄膜由介质基底、介质反射膜层组成,所述介质反射膜层贴附在介质基底的外表面上;且所述介质基底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对雷达波产生的IPD小且能与红外模拟器一起运动,雷达波透过率高、红外反射率高,完全能满足仿真试验的需要。本发明对雷达波产生的IPD不大于0.8°,雷达波透过率可达99%以上,本发明的总重量约为10Kg,红外反射率达到90%以上,完全满足实际测试使用要求。本发明极好地完成了合成红外和雷达波束的功能,解决了传统波束合成器存在的诸多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将本发明安装在转台上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46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调整红外热像成像仪灵敏度的方法
- 下一篇:治疗疮疡痈疽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