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储碳型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及其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62130.2 | 申请日: | 2008-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925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军;倪永炯;周延年;张晶宇;张宇坤;韦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12 | 分类号: | C02F3/12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兵;黄美娟 |
地址: | 310014***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储碳型序批式 活性污泥 反应器 及其 应用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储碳型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及其应用,尤其是利用该反应器处理含氮废水。
(二)背景技术
氮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环境污染的一个很重要的污染因子。脱氮是污水处理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传统的生物脱氮过程,是首先在好氧条件下,亚硝酸菌将氨氮氧化为亚硝酸氮,而后硝酸菌将亚硝酸氮进一步氧化为硝酸氮。随后在缺氧条件下,反硝化菌将硝酸氮或亚硝酸氮还原成气态氮。
生物反硝化需要有机碳源作为电子供体,随着环境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不断加重,对于一些含氮废水的处理,碳源不足是影响脱氮效果的主要问题。所用碳源一般有3类:外加碳源,原污水碳源和内碳源。由于城市污水的有机负荷一般不高,因此利用原水碳源的前置反硝化工艺一般TN去除率不高。如果要进一步提高脱氮效率,则需要外加碳源进行反硝化。
最近的研究发现,在生物脱氮进程中,生物能将大部分溶解性基质转化为内碳源,以内碳源(主要为PHB形式)储存在细胞中,在缺氧条件并无外加碳源的情况下,储存的聚合物能作为电子供体,使反硝化过程顺利进行,提高系统的脱氮效果。因此,对于基质储存的内碳源进行的反硝化的研究是有价值的,而国内外研究中对于活性污泥系统中直接通过碳源储存的脱氮研究较少,且基本无实际工程的应用。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常规处理工艺中由于碳源不足而影响脱氮效果的问题,结合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的特点,提供一种有利于保存内碳源用于反硝化的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
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储碳型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所述的反应器包括反应器主体,连接在反应器主体上的排泥系统、排水系统和进水系统;所述的反应器主体内设有与气泵相连的曝气装置和电机控制的搅拌装置,所述的反应器主体内设置有通孔的隔板将反应器主体分隔成上半池和下半池,所述的搅拌装置包括分别设置于上半池和下半池的上搅拌浆和下搅拌浆,所述的曝气装置包括设在隔板上方的曝气头,所述的上半池上方设有带阀门的进水口,所述的上半池下方设有带阀门的出水口,所述的下半池底部设有带阀门的排泥口;所述的进水口与进水系统连接,所述的出水口与出水系统连接,所述的排泥口与排泥系统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上搅拌桨和下搅拌桨固定在同一转轴上。
所述的隔板上设置圆形通孔。本发明中通孔的大小和多少由具体的反应器大小和运行条件等因素决定,一般而言只要使活性污泥可以进入下半池,并且曝气时尽量不使下半池的泥进入上半池即可。
所述的反应器还设有控制系统,所述的进水口、出水口、排泥口分别设有电磁阀,所述的控制系统分别与进水口、出水口、排泥口各自的电磁阀以及气泵、搅拌装置的电机相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上述储碳型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处理含氮废水的工艺,所述的工艺按如下步骤进行:
(1)进水阶段:开启所述反应器的进水口,原水进入反应器,同时启动搅拌装置充分搅拌,此时反应器内处于缺氧状态,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吸附原水中的部分有机碳源,转化为胞内聚合物PHB,使内碳源得到储存;
(2)搅拌阶段:进水完毕后,继续搅拌,污泥中的微生物继续吸附混合液中的有机碳转化为胞内聚合物PHB,内碳源继续得到储存;
(3)沉淀阶段:关闭搅拌装置,进行混合液沉淀,使泥水得到分离,部分污泥经沉淀压实从隔板通孔进入下半池,此部分污泥中储存的内碳源也同时进入下半池得到储存;
(4)曝气阶段:开启气泵启动曝气装置对上半池的混合液进行曝气,同时通过溶解氧控制曝气量,使上半池混合液发生同步硝化反硝化,使总氮得到部分去除;同时由于隔板的阻挡,下半池混合液不参与曝气反应,进水与搅拌过程中储存于下半池混合液中的内碳源未被消耗;
(5)二次搅拌阶段:再次启动搅拌装置,使上下半池混合液通过隔板通孔进行充分混合,在缺氧状态下利用下半池污泥中储存的内碳源进行反硝化,使总氮得到进一步去除;
(6)曝气吹脱阶段:开启曝气装置和搅拌装置,边搅拌边进行曝气吹脱;
(7)二次沉淀:关闭曝气装置和搅拌装置,进行混合液沉淀,使混合液泥水分离;
(8)出水:通过出水口将处理后水排出。
在上述工艺中,对于具体的工艺参数,诸如搅拌时间、曝气时间、曝气量大小、沉淀时间以及隔板位置和通孔布置等,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反应器的大小、运行条件、运行状况等自行设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21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直径光纤预制棒拉丝进给台装置
- 下一篇:双燃气头节能取暖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