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自顶向下的多层次虚拟环境建模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62017.4 | 申请日: | 2008-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972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9 |
发明(设计)人: | 孙守迁;王鑫;侯易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15/70 | 分类号: | G06T15/7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怀禹 |
地址: | 310027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向下 多层次 虚拟 环境 建模 方法 | ||
1、一种基于自顶向下的多层次虚拟环境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拓扑层建模,将三维的环境文件读取为二维俯视图,并将虚拟环境中区域之间的连接关系用图来表示;
(2)感知层建模,将虚拟人所能感知到的物体分为固定物体以及移动物体,根据视野范围以及相隔距离来确定感知信息;
(3)路径层建模,为虚拟人设置任务目标,使用A*算法自动搜索出满足环境条件的路径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自顶向下的多层次虚拟环境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拓扑层建模方法:将三维的环境文件读取为二维俯视图,是将整个虚拟环境表示为各个区域以及区域之间的连通关系的图,图中的点表示环境中的区域块,而图中的边则表示环境区域之间的连通关系,同时,基于这种图结构,给出了路径经由信息的拓扑层最短路径求解方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自顶向下的多层次虚拟环境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感知层建模方法:将虚拟环境中的物体分为固定物体以及移动物体,其中固定物体表示虚拟环境中的不可移动对象,在建模过程中状态不会改变;移动物体则表示虚拟环境的可移动对象,在建模过程中状态时时改变;虚拟人对固定物体以及移动物体的感知范围被定义为以行人为圆心,视线长度为半径,视线扫描范围为角度的扇形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自顶向下的多层次虚拟环境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路径层建模方法:将虚拟环境的寻径过程表示为基于A*算法的分层寻径技术,从区域之间的寻径,到节点之间的寻径,再到A*算法层次的网格之间的寻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201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卫星通信系统多小站接入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标识端点标志数据包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