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套圈料道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62002.8 | 申请日: | 2008-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8515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25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伟 |
主分类号: | B23Q7/08 | 分类号: | B23Q7/08;B23Q7/12;B07B1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562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套圈料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床附属件装置领域,尤其与一种用于轴承加工线的轴承外圈分检装置有关。
背景技术
目前,轴承套圈的加工已采用了连线,一条轴承加工线由多台机床组成,各台加工机床之间使用自动送料装置,每台机床也实现了自动上下料;对于像角接触轴承、圆锥滚子轴承这样的轴承套圈两侧壁厚不一致,在加工时要求套圈工件装夹时始终是壁厚的一侧侧面或是壁薄的一侧侧面作为定位基准,这就要求轴承套圈工件在输送过程中就按对应的侧面方向行进,但是轴承套圈工件进入输送料道时的侧面方向是凌乱的,只能在输送过程中把不符合侧面方向要求的套圈工件分检掉,但现有的自动送料装置或自动上下料装置都不能实现轴承套圈的定向分检功能,需要人工来完成这项工作,增加了人工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解决现有自动送料装置或自动上下料装置无法实现轴承套圈定向分检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能实现轴承套圈定向分检功能的一种新型套圈料道。为此,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套圈料道,包括支撑板、螺栓和设置于支撑板两侧的前侧板、后侧板,支撑板和前、后侧板上都设置有长槽,用螺栓穿过前述长槽,螺栓位于支撑板和前、后侧板之间的部分套装有垫片,用于调节前、后侧板与支撑板之间的距离,并在前、后侧板外侧用螺母拧在螺栓上作固定,使支撑板和前、后侧板组成截面呈U型的工件通道,其特征是:所述的前侧板分为两端,中间设置有缺口,用于使不符合侧面方向要求的轴承套圈可以从该缺口处掉落,该缺口的长度在轴承套圈外径的一到两倍之间。
当轴承套圈从所述的U型工件通道中通过时,本发明就开始工作,本发明是用于对角接触轴承套圈或圆锥滚子轴承套圈等两侧壁厚不一致的轴承套圈的分检,由于该类轴承套圈两侧壁厚不一致,则两侧的重量也会不一致,重心必然会在壁厚的一侧,当轴承套圈壁厚的一侧靠着后侧板通过U型工件通道就会顺利通过,当壁厚的一侧靠着前侧板通过U型工件通道,在所述的缺口处由于缺少了侧向支撑,轴承套圈的重心又位于壁厚的一侧,轴承套圈在重力的作用下就会向缺口处侧倒,掉出U型工件通道,完成轴承套圈的分检。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发明还包括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的支撑板离后侧板的距离小于离前侧板的距离。
所述的支撑板顶面为斜面,靠近前侧板的一侧高于靠近后侧板的一侧。
本发明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可实现轴承套圈的定向分检,降低了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新型套圈料道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新型套圈料道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新型套圈料道的左视图。
图4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5是图1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本发明包括支撑板2、螺栓3和设置于支撑板2两侧的前侧板1、后侧板5,支撑板2和前侧板1、后侧板5上都设置有长槽,螺栓3位于支撑板2和前侧板1、后侧板5之间的部分套装有垫片6,用螺栓3穿过前述长槽并在前侧板1、后侧板5外侧用螺母7拧在螺栓3上作固定,使支撑板2和前侧板1、后侧板5组成截面呈U型的工件通道,支撑板2的顶面为斜面,靠近前侧板1的一侧高于靠近后侧板5的一侧,支撑板2离后侧板5的距离小于离前侧板1的距离,前侧板1分为两端,中间设置缺口,缺口的长度为轴承套圈外径的1.5倍。
当轴承套圈从所述的U型工件通道中通过时,本发明就开始工作,由于所要分检的轴承套圈两侧壁厚不一致,则两侧的重量也会不一致,重心必然会在壁厚的一侧,当轴承套圈壁厚的一侧靠着后侧板5通过U型工件通道就会顺利通过,当壁厚的一侧靠着前侧板1通过U型工件通道,在所述的缺口处由于缺少了前侧侧向支撑,轴承套圈的重心又位于壁厚的一侧,轴承套圈在重力的作用下就会向缺口处侧倒,掉出U型工件通道,完成轴承套圈的分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伟,未经王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20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存储装置及存储装置的冷却方法
- 下一篇:针位置检测装置以及针位置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