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由两个周期弯曲的非线性光波导耦合而成的全光开关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56579.8 | 申请日: | 2008-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665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发明(设计)人: | 吴飙;罗小兵;谢琼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2F1/35 | 分类号: | G02F1/35;G02F1/36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创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尹振启 |
地址: | 100080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两个 周期 弯曲 非线性 波导 耦合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非线性光波导耦合器的全光开关,属于光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全光开关消除了电开关的光/电,电/光的转换过程,是未来光通信网络的关键器件。
人们可以利用光纤耦合器的非线性特性,实现全光开关。文献(Appl.phys.lett.51,1135(1987))报导了利用非线性光纤耦合器实现了亚皮秒速度的全光开关。他们制造了2米长的单模非线性双芯光纤(即光波导),纤芯直径5微米,间隔8微米。纤芯和包层的折射率差为0.0054,光纤由石英制作。一束激光由光纤耦合器的一个纤芯入射。当入射功率小于临界功率,光完全转移到另一个纤芯;当入射功率大于临界功率,光几乎完全限制在最初入射的纤芯内,从而实现开关功能。实验中,利用短光脉冲(sech2形状,波长为1.06微米,脉宽30皮秒,由Nd:YAG激光器发出)从一个纤芯注入,实现了全光开关,开关的临界功率为850W。实验中的非线性光纤耦合器如图1所示。
以后陆续有实验利用非线性光纤耦合器表明观察到高对比度的光学开关效应,详细的论述见《非线性光纤原理及应用》(G.P.Agrawal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中的第二章。
因为传统的光纤耦合器(由两个直的光波导耦合而成)要求相对较高的临界功率,所以用连续光束实现光开光是很困难的。通常的解决方案是用短光脉冲,短光脉冲具有较高的峰值功率但脉宽又足以使色散效应不很严重(准连续波情况)。但使用准连续波的光脉冲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因为输入脉冲边沿的能量较低,只有脉冲的中心部分才能产生开关效应。因此,与连续波光束的情况相比,脉冲开关具有渐进(开关对临界功率的灵敏度不高)和不完全(即使脉冲的峰值功率超过临界功率,光也不能完全保持在入射脉冲的纤芯内)等特性,这些特性严重限制了传统光纤耦合器用于全光开关。在传统的光纤耦合器中,通常使用非线性折射率较大的材料来制作光纤以降低开关的阈值,但同时延长了材料的响应时间。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须使用非线性折射率较大的材料但仍然可以降低开关阈值的全光开关,以克服现有全光开关所存在的渐进和不完全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一种由两个周期弯曲的非线性光波导耦合而成的全光开关包括两个平行排列的光波导,所述两个光波导沿光的传播方向被同步的周期弯曲,并且两个光波导的长度相等且均为耦合长度的奇数倍。
进一步,所述周期弯曲由正弦或余弦函数描述。
进一步,所述周期弯曲由椭圆函数描述。
本发明公开的全光开关使用两个周期弯曲的非线性光波导来替代现有全光开关中的直的光波导,这种全光开关在沿光的传播方向把两个平行的光波导周期弯曲。由于波导的周期弯曲,相当于增加了耦合器的非线性,因此可以极大地降低开关的阈值。这种弯曲的光波导耦合器,其开关的临界功率,主要取决于波导弯曲的强度和弯曲的周期。而且这种改进的全光开关,对比度有明显改善,对开关阈值的灵敏度更高,克服了基于传统光波导耦合器的全光开关的渐进和不完全等缺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全光开关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出的全光开关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出的全光开关在连续光束下在第一种周期弯曲的光波导的耦合长度Lc处两端口相对输出能量如何随输入能量变化的函数曲线;
图4是本发明提出的全光开关的临界功率和开关的转换宽度与波导弯曲强度的函数曲线;
图5是本发明提出的全光开关在连续光束下在第二种周期弯曲的光波导的耦合长度Lc处两端口相对输出能量如何随输入能量变化的函数曲线;
图6是本发明提出的全光开关在连续光束下在第三种周期弯曲的光波导的耦合长度Lc处两端口相对输出能量如何随输入能量变化的函数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见图2,本发明提供的全光开关由两个相同的平行放置的周期弯曲的光波导耦合而成。波导沿传播方向z方向弯曲的形状可为任意周期函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65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SCART接口的自动切换方法
- 下一篇:咖啡出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