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球铰型关节电动锁紧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55836.6 | 申请日: | 2008-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466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发明(设计)人: | 刘荣;余静科;张建伟;李简;王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17/00 | 分类号: | B25J17/00;B25J19/00;F16C1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慧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顺荣;唐爱华 |
地址: | 100083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球铰型 关节 电动 装置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球铰型关节电动锁紧装置,尤其适用于人机合作式(又称被动式)机械臂、机器人关节设计,属于机器人结构设计领域。
(二)背景技术:
人机合作式(又称被动式)机械臂,指的是不具备主动运动能力的机械臂,即机械臂各个关节没有驱动器件,其运动姿态、位置完全由操作者决定,当达到需求姿态或位置时,能够根据指令锁紧保持并能承受一定外力。
球铰型关节具有3个自由度,因而其灵活性非常好,对于要求高灵活性的人机合作机械臂而言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但是在一般应用中球铰型关节都是通过手动拧紧螺钉实现锁紧,不能实现自动控制。因此球铰型关节一般在辅助的器械中比较常见,没有在被动式机械臂中得到应用。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球铰型关节的电动锁紧装置,尤其是一种具有可靠放松锁紧的关节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球饺型关节需手动锁紧的问题,充分发挥球铰型关节高灵活性的特点。
本发明一种球铰型关节的电动锁紧装置,包括:
一球头杆,其一端为球形圆头,一端为圆柱形杆;
一球关节座,为中间有圆孔的圆柱体;其一端为内球面形状,与球头杆球形圆头配合;其内壁上侧有圆周均布的半圆槽(图中未示);
一推压球瓦,为一端挖有内凹的球面的圆柱体,其外缘开有圆周均布的半圆槽,与球关节座内壁的半圆槽配合形成圆孔以安装滚珠;
一螺纹轴,为一中部凸有一圆环的圆柱体;其上部钻有圆孔并开有键槽;下部加工有三角外螺纹;
一滚珠支架环;
一止推端盖;
一键环,为圆环形圆柱体,其内壁设有长方形凸台,凸台对面钻有一螺纹孔用于定位紧固;
一电机座,为内空圆柱结构,具有中间钻有通孔的凸起平台;
一减速直流电机;
紧固螺钉;及
电机固定螺钉。
该球头杆安装在球关节座底端,推压球瓦安装在球关节座中并压在球头杆球头之上,滚珠安装在推压球瓦的半圆槽和球关节座的半圆槽组成的圆柱孔中,螺纹轴通过三角外螺纹与推压球瓦配合安装,滚珠支架环安装在螺纹轴上,止推端盖将螺纹轴、滚珠支架环扣到球关节座上,键环扣入螺纹轴键槽中,减速直流电机通过电机固定螺钉安装到电机座上,电机座通过紧固螺钉与球关节座连接并实现紧固,再将键环螺钉安装到键环上。
这些零件尺寸及电机型号可根据制动力需求以及使用者的设计要求来确定。
本发明一种球铰型关节的电动锁紧装置,其优点及功效在于:该装置灵活性好,结构简单、质量轻,放松锁紧可靠,制动力矩大;在机械臂、机器人产品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装置剖面图。
图2是本发明装置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装置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装置中螺纹轴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装置中键环的立体图。
图中标号如下:
1、球头杆 2、球关节座 3、推压球瓦 31、半圆槽
4、螺纹轴 41、圆环 42、圆孔 43、键槽
5、滚珠支架环 6、止推端盖 7、键环螺钉
8、键环 81、凸台 82、螺纹孔
9、电机座 91、通孔 92、凸起平台
10、紧固螺钉 11、减速直流电机 12、电机固定螺钉 13、滚珠
(五)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一种球铰型关节电动锁紧装置,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其包括:
一球头杆1,其一端为球形圆头,一端为圆柱形杆;
一球关节座2,为中间有圆孔的圆柱体;其一端为内球面形状,与球头杆球形圆头配合;其内壁上侧有圆周均布的半圆槽(图中未示);
一推压球瓦3,为一端挖有内凹的球面的圆柱体,其外缘开有圆周均布的半圆槽31,与球关节座内壁的半圆槽配合形成圆孔以安装滚珠;
一螺纹轴4,为一中部凸有一圆环41的圆柱体;其上部钻有圆孔42并开有键槽43;下部加工有三角外螺纹;
一滚珠支架环5;
一止推端盖6;
键环螺钉7;
一键环8,为圆环形圆柱体,其内壁设有长方形凸台81,凸台81对面钻有一螺纹孔82用于定位紧固;
一电机座9,为内空圆柱结构,具有中间钻有通孔91的凸起平台92;
一减速直流电机11;
紧固螺钉10;及
电机固定螺钉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58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耐高温阻火包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制备有机化合物单晶纳米结构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