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以聚碳酸1,2-丙二酯为基体的全生物降解薄膜及制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051415.6 申请日: 2008-11-12
公开(公告)号: CN101402789A 公开(公告)日: 2009-04-08
发明(设计)人: 周庆海;王献红;高凤翔;卢会敏;赵晓江;王佛松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主分类号: C08L69/00 分类号: C08L69/00;C08L67/00;C08K5/12;C08K3/26;C08K3/36;C08K3/34;B29C55/28;B29B9/02;B29C47/92;B29C47/60;B29L7/00
代理公司: 长春科宇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马守忠
地址: 130022吉*** 国省代码: 吉林;2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碳酸 丙二酯 基体 生物降解 薄膜 制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塑料薄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聚碳酸1,2-丙 二酯为基体的全生物降解薄膜及制法。

背景技术

包装袋、垃圾袋、农用地膜等薄膜产品是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 并且使用寿命较短的一类物品,由于目前这些产品绝大部分是用不可 全生物降解塑料(PE,PP)生产,经常造成“白色污染”,采用可全 生物降解塑料薄膜是一个重要的解决方法之一。

聚碳酸1,2-丙二酯是一种由二氧化碳和环氧丙烷共聚合成的可 全生物降解塑料。因在合成过程中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重量比 42~43%),除可防止普通塑料薄膜造成的白色污染外,对减小温室 气体的排放也具有一定意义。自1969年由日本的井上祥平教授合成出 二氧化碳—环氧化合物共聚物以来[Inoue,S.Koinuma,H.Tsurata, T.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Polymer Letters Edition 1969,7, 287],二氧化碳共聚物一直是国内外可降解塑料研究的重点之一。我 们的前期工作采用了稀土三元催化剂制备高分子量聚碳酸1,2-丙二 酯[中国专利CN1436803、CN1257885、CN1257753],已经进入工业化 生产阶段。

近年来已有一些用聚乳酸制备生物全降解薄膜的专利发表。中国 专利申请号CN200510050273.8和CN03135999.x公开了用聚乳酸和三 乙酸甘油酯等及聚乳酸和淀粉等制备生物全降解膜的方法。用这些方 法制备的全生物降解膜存在耐热性低、机械性能较差的缺陷。中国专 利申请号CN200610130556.8用45—85%聚乳酸和10—50%脂肪族聚 酯等可制备出具有良好耐热性和柔性的生物全降解膜,但没有给出具 体数据。通常以脂肪族聚酯为基体和聚乳酸等制备的全生物降解膜缺 少良好的柔韧性(中国专利申请号CN02801476.6),力学性能与聚乙 烯相比差距较大。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0510021249.1公开的以聚对 二氧环己酮制备的全生物降解膜,因基体树脂生产成本昂贵,很难大 规模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聚碳酸1,2-丙二酯为基体的全生物 降解薄膜及制法。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以聚碳酸1,2-丙二酯为基体的全生物降解薄 膜,是由聚碳酸1,2-丙二酯和全生物降解聚酯共混物或由聚碳酸 1,2-丙二酯、全生物降解聚酯和增塑剂共混物或由聚碳酸1,2-丙二 酯、全生物降解聚酯和无机填料共混物或由聚碳酸1,2-丙二酯、全 生物降解聚酯、增塑剂和无机填料的共混物经吹制而成的;薄膜厚度 在0.005-0.1mm之间。

该全生物降解薄膜原材料的组成配方重量百分比为:

聚碳酸1,2-丙二酯:全生物降解聚酯为50~80%:20~50%, 最佳为55~75%:25~45%;

聚碳酸1,2-丙二酯:全生物降解聚酯:增塑剂为50~73%:25~ 42%:2~8%,最佳为53~67%:30~40%:3~7%;

聚碳酸1,2-丙二酯:全生物降解聚酯:无机填料为50~70%: 29~42%:1~8%,最佳:52~65%:33~41%:2~7%;

聚碳酸1,2-丙二酯:全生物降解聚酯:增塑剂:无机填料为50~ 72%:25~36%:2~8%:1~6%,最佳:53~67%:28~35%:3~ 7%:2~5%。

所述的聚碳酸1,2-丙二酯数均分子量为30,000~350,000g/mol, 最佳为80,000~200,000g/mol,分子量分布为2.0~7.0,最佳为 2.5~5.0;

所述的全生物降解聚酯包括:聚丁二酸丁二酯、聚丁二酸乙二酯、 聚乳酸和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共混物;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14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