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极性聚乙甘油酸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及专用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50341.4 | 申请日: | 2008-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767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05 |
发明(设计)人: | 狄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平市顺达农膜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55/02 | 分类号: | C08F255/02 |
代理公司: | 吉林省长春市新时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国振 |
地址: | 136001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极性 甘油 树脂 制备 方法 专用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工产品的制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极性聚乙甘油酸酯树脂的制备方法及专用设备。
技术背景
极性聚乙甘油酸酯树脂,是一种具有极性持久亲水化合物的树脂,主要用于:
(一)、建筑业玻璃贴膜支撑材料,可以防水、防哈汽,透明吸收太阳光,有透明、保暖节能的功能。
(二)、汽车工业用于制造汽车玻璃贴膜的材料,可以防水、防哈汽,提高车内温度,增加透光度,减少交通事故,节约空调使用时间及强度节能、节油。
(三)、农业上可以用大棚覆盖,可以防水、防哈汽、吸收阳光、储备热量。在关内大棚内温度可达到30℃。在冬季特别是我国东北原来大棚内必须生炉取暖;采用新材料生产的功能膜覆盖加上草帘子不需要生炉取暖,节约煤炭。潜在用途可以用于潜水及航天器。极性树脂的研发背景是九十年代初期国内外企业就开始研发亲水性树脂,但都由于亲水时间不持久,影响其广阔的用途及潜在的巨大经济价值。到目前为止,亲水持久期只能达到三个月,在全国内推广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东北寒冷期长。本发明就是要将高分子树脂PE通过密炼挤出接枝反应,使其具有及性,具有持久亲水性能,以达到防水、防哈汽、吸收阳光、转换能量、达到节能、透光等新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不足,提供一种拥有持久的亲水性及透明性能好的极性聚乙甘油酸酯树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另一个目的是提供极性聚乙甘油酸酯树脂的制备方法所用的专用设备。
所述的极性聚乙甘油酸酯树脂的制备方法,按下列步骤进行:
1、捏合:将聚乙烯树脂[CH2—CH2]n和甘油单油酸酯在高速捏合机内捏合、混合、使其均匀分布;
2、密炼:将捏合完毕的树脂进行密炼,使其发生接枝反应;
3、挤出:将密炼完毕的树脂在高温作用下,在反应挤出机中进行充分接枝反应,生成极性树脂;
4、造粒:将完成接枝反应的极性聚乙甘油酸酯通过模具进行风冷造粒。
所述的捏合,先将90%聚乙烯树脂[CH2—CH2]n和8%甘油单油酸酯在50℃的的温度下,加到500立升高速捏合机内,在720转/分钟的条件下进行充分捏合、混合,使其均匀分布。
所述的密炼将捏合完毕的聚乙烯[CH2—CH2]n及甘油单油酸酯的共混物加入密炼机中,加入1%2,5-=甲基-2,5双(叔丁过氧基)已烷(纯度40%--50%),再加入1%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在200℃温度下进行高温密炼,使之发生接枝反应。
所述的挤出:在密炼机中进行密炼10分钟左右直接强制进料的方法,进入反应挤出机,在220℃—222℃温度下(用精确、智能、数显、温度控制,采用热电阻探测方法严格控制温度),在特制的螺杆(压缩比为4:1)挤出剪切作用下,完成接枝反应,使产生的极性聚乙甘油酸酯树脂具有永久的亲水性。
所述的造粒将完成接枝反应的极性聚乙甘油酸酯通过模具进行风冷造粒,最后通过筛选制成颗粒均匀的极性聚乙甘油酸酯树脂。
本发明极性树脂接枝上的甘油单油酸酯的含量达6%---8%。
本发明所述的极性聚乙甘油酸酯树脂的制备专用设备,是指高速捏合、高温密炼、挤出接枝反应所用的设备。高速捏合机720转/分钟,高温密炼机的高温在200℃。挤出机采用温度220—222℃用精确、智能、数显、温度控制,采用热电阻探测方法严格控制温度,在特制的螺杆(压缩比为4:1)挤出剪切。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1)原来的汽车贴膜不防水、不防哈汽不能充分吸收阳光、节油;采用极性树脂制造的汽车贴膜可以防水、防哈汽、吸收阳光、转换能量、节能、节油。(2)原来建筑上玻璃在冬天有霜,采用极性材料制造的玻璃贴膜可以防霜,吸收阳光,提高车内温度、节能。(3)农业上的为的大棚内需要生火炉,采用极性树脂制造的极性棚膜可以白天充分吸收阳光,储备能量,晚上不用生火炉,节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平市顺达农膜有限公司,未经四平市顺达农膜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03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冻液作为导声液的新用途
- 下一篇:烯丙醇聚氧乙烯醚甲基丙烯酸酯的合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