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母子风帆船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48212.1 | 申请日: | 2008-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439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03 |
发明(设计)人: | 施立人;施宇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施立人 |
主分类号: | B63B9/06 | 分类号: | B63B9/06;B63H9/04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430063湖北省武汉市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母子 风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母子风帆船(也称“新型现代风帆船”),主要是一种具有合理稳性、在可比条件下其风帆的年均推力为单体有桅风帆船年均推力的4至10倍以上的母子风帆船。
背景技术
随着自动控制技术的进步,以及1979年全球第二次石油危机导致的节约能源的迫切要求,一种以主机-螺旋桨推进为主、以帆推进为辅的、由自动控制装置操纵的单体风帆船等问世,称“现代风帆船”。近30年来,国际国内在船舶领域一直在加速推进风帆节能的探索。
日本上世纪80年代初研制了1400吨“新爱德丸”风帆油船,嗣后又有26000吨风帆油船问世,同时代中国武汉理工大学(原武汉水运工程学院)亦研制了300吨骨架式软帆货船,旨在提高运输的经济性,使得在同航速等可比条件下,吨-公里的燃油消耗减少而获得经济效益。此类单体有桅风帆船是当今节能效果最好的实用风帆船舶,本发明的文件中称日式“现代风帆船”。
日式“现代风帆船”的风帆宽度通常不大于该桅杆设置处的船宽。在同排水量、同吃水下,对于单体风帆船,即使不顾船舶航行阻力变大,船舶的宽度取大值(此时船舶的稳性变好,风帆可取较大的宽度,可有较大的风帆特征面积),以获得更大的推力,但是,单体船的稳性终归有限,风帆的特征面积依然严重受到稳性的制约。船宽大将增加船舶阻力,同时,同吨位、同吃水下,船宽大,船长就小,多于一具风帆时,将产生较大的翼柵效应,致使节能效果难以大幅提升。由于上述技术因素的制约,因而至今单体有桅风帆船舶的大范围推广,近30年来未能实现;另一方面,船宽小,即使船舶阻力因船宽小而变小,由于它的稳性更不足以支持采用大特征面积风帆,它的节能效果更低。
前苏联的三体风帆客船,没有设置主机-螺旋桨推进系统,只能在特定的航线上运营。
澳大利亚的太阳能-风帆双体实验船,可以设置大面积风帆。与单体风帆船相比,同载量下它的阻力较大,建造费用约高40%,如果用作货船,则装卸不便。另外,以太阳能为风帆推力的补充,在某些气象条件下(如长期无风的阴天)则难以保证航期,至今未见该方案推广的报道。
德国在本世纪开发了风筝帆船,投资很小,只是这种无桅帆主要依靠阻力做功,因而在360度风向角下,平均推力系数及平均推力较小,节能效果也小。对现役船舶的改造,难有显著效果。
我国已公开的申请号为86200027的“一种带有在控制下可以活动的副船身的帆船”专利和申请号为200510026567.7的“一种多方位利用风能的帆船”专利,它们的主要特点是主船体的两侧有“副船身”(或浮球),并与帆同步围绕桅杆旋转。
但上述两项专利都存在帆船推力小的问题,主要原因为:
其一,上述两项专利都采用软质少骨架风帆,此类风帆的推力系数远远小于硬质风帆。
其二,上述两项专利的风帆的展弦比远小于1,展弦比小,推力系数小;展弦比小,风帆不能获取船舶稍上方(由于海面上风速梯度的存在,离海面越高,风能密度越大)密度大些的风能。
其三,设从船艏正前方吹响船舶的风向为0度,则风向角具有0度至左180度和0度至右180度。在鸟瞰图上,当风帆的弦线与船舶的纵中剖线的夹角最小时,是风帆船舶作稳性计算时需要核算的状态,此时的倾覆力矩最大。而上述两专利的恢复力矩此时却处于最小状态,显然,它不能支持风帆获取大的风力。并且,在相同的风向的情况下,航行船舶的表观风向角,除风向与船舶的纵中剖面平行,即除0度及180度外,总是比船舶静止时的表观风向角为小。而如果其风帆的转动范围不足够地大,小的表观风向角下就不能驶帆,则一样会影响风帆对推力的贡献。申请号为86200027的专利说明书中称“船帆可以在操纵下以主桅杆为轴自行转动,其转动范围可大于90度角,以便在风向和航向确定后使船帆及时处于最佳迎风角度”。问题在于,该实用新型所示的风帆,是小展弦比风帆,失速角约为35度至40度。如果表观风速的风向角为左(或右)35度至40度,这时,该实用新型的主桅杆、副桅杆同在船舶的纵中剖面附近。该船比只有主船体时,恢复力矩的增加十分有限,不能支持大的倾覆力矩,也就不能支持大的风帆推力。如果该专利的风帆转不到上述角度,则其风帆的推力的获取将受到限制。
另外,申请号为86200027的实用新型,如果被货船采用,在码头采用机械化装卸的方式下,纵然有收拢架、臂的方法,仍然十分麻烦不便,影响装卸。因此,上述两项专利的节能效果不理想,使用不方便,也未见有实用的报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施立人,未经施立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82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