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交联型互穿网络热塑性弹性体:SL-TPEX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41319.3 | 申请日: | 2008-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435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0 |
发明(设计)人: | 贡瑞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肯(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91/00 | 分类号: | C08F291/00;C08F255/00;C08J3/24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恒康 |
地址: | 2019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联 型互穿 网络 塑性 弹性体 sl tpex | ||
1、本发明涉及一种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又称共混型热塑性橡胶(国际统称TPE或 TPR,以下简称TPE),尤其是一种具有独特“蛇-笼”结构并能在自然状态下交联最终形 成互穿聚合物网络(以下简称IPN)的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称之为SL-TPEX。
在TPE发展史上,本发明首次制得一种由聚烯烃交联网络与弹性体(橡胶)交联网 络互相贯穿的聚合物共混物;首次制得一种具有自交联性能的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首 次将有机硅(硅烷)接枝/交联技术与互穿聚合物网络技术结合应用于共混型热塑性弹性 体。
在SL-TPEX中,聚烯烃线型大分子与弹性体(橡胶)交联大分子互相渗透构成“蛇 -笼”结构,赋予材料初期热塑性和易加工性,产品成型后,又能逐渐自然交联使聚烯 烃的三维交联网络与弹性体(橡胶)交联网络互相贯穿形成典型的IPN:即两种或两种以 上聚合物网络的互相贯穿(化学交联网络/物理交联网络或化学交联网络/化学交联网 络),从而使ST-TPEX的综合力学性能大幅提高,彻底改变了传统TPE在热性能上的不 足,获得了硫化法橡胶(热固性橡胶)的优异力学性能和耐热性。互穿聚合物网络 (Interpenerating Polyner Netnork简称IPN)是目前世界上高分子聚合物改性的前沿 技术,它能以最经济的手段达到最佳的效果。
2、目前,公知的所有牌号的热塑性弹性体(TPE)都不是互穿网络聚合物,都不具 有由“蛇-笼”结构经自交联转化为IPN的功能;也都不是弹性体(橡胶)、聚烯烃和乙 烯基有机硅经接枝共聚共混后的产物,公知的所有TPE主要有嵌段结构共聚物和“海- 岛”结构共混物两大类型,其中嵌段结构共聚物包括苯乙烯类(TPE-S)、聚氨酯类(TPE -U)、聚酯类(TPE-E)和聚酰胺类(TPE-A),“海-岛”结构共混物的典型代表有聚 烯烃类(TPE-O)和TPE-V(又称热塑性硫化橡胶)。
TPE问世后曾被人们誉为继天然橡胶、合成橡胶之后的第三代橡胶,它毋需热硫化就 能采用注射、挤出、吹塑、模压等工艺去生产各类橡胶制品,但TPE在热性能和其他一 些性能上的不足,使它至今无法真正、完全替代硫化法橡胶的地位。
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有TPE的优良加工成型性又有硫化法橡胶的耐热性、 真正称得上第三代橡胶的弹性体材料:SL-TPEX,由于SL-TPEX能通过自交联形成不同 聚合物网络的互相贯穿(IPN),从而使综合力学性能优于传统TPE和硫化法橡胶,SL- TPEX还可根据温度、时间、湿度来调节自交联的速度,其自交联速度与产品成型温度、 放置时间、空气湿度成正比,生产过程中的边角、余料、付次品可在规定时间内回用, 与硫化法橡胶相比,节省了能耗,减少了三废,提高了效率;与TPE相比,提高了产品 的耐热性(如通过200℃-230℃条件下的热延伸/热放置),SL-TPEX给产品设计工程师 提供了更大的设计空间和更宽广的应用范围,提供了一种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率、高 性能,不含有害物质、附合ROHS绿色指令的新型弹性体材料。
4、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生产时将橡胶(弹性体)、聚烯烃树脂等主原料和乙烯基 有机硅(硅烷)及辅助剂、配合剂等按比例混匀后分段、分别加入具有特定长径比的双 螺杆混炼挤出机中,进行高温熔融条件下的接枝共聚共混:共混体系中的聚烯烃可以是 高密度、中密度或低密度聚乙烯(HDPE、MDPE或LDPE),弹性体(橡胶)可以是苯乙烯 类嵌段共聚物或已有适度交联的三元乙丙橡胶(EPDM),由于聚烯烃与共混体系中的弹性 体(橡胶)有良好相容性,熔混时有足够流动性填充在弹性体(橡胶)的交联网络中, 使聚烯烃线型大分子与弹性体(橡胶)交联大分子互相渗透,构成“蛇-笼”结构,同 时在引发剂作用下,聚烯烃与乙烯基有机硅(硅烷)发生接枝反应生成有机硅接枝聚烯 烃并与弹性体(橡胶)形成微小尺寸的相区分布,上述物理/化学共混完成后即制得SL -TPEX。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肯(上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索肯(上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13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弱酸性棕色染料合成工艺
- 下一篇:一种新的间苯二酚清洁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