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正戊酸乙酯连续酯化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40126.6 | 申请日: | 2008-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190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06 |
发明(设计)人: | 张桂华;丁秉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浦杰香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69/24 | 分类号: | C07C69/24;C07C67/0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贸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叶克英 |
地址: | 201416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戊酸 连续 酯化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正戊酸乙酯生产过程中的酯化反应,特别涉及一种正戊酸乙酯连续酯化工艺。
背景技术
正戊酸乙酯为中国GB 2760-2007允许使用的食用香料,主要用于配制苹果、菠萝及各种水果型香精。。
经中国专利索引光盘等相关文献检索表明:目前对正戊酸乙酯生产工艺研究,未见到类似本发明的连续酯化工艺的研究。
根据《精细有机化工原料及中间体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年6月第一版,徐克勋主编,1-330页),正戊酸乙酯制备方法为采用采用正戊酸、乙醇在硫酸或氯化氢催化下反应制得。传统生产工艺受到酯化反应平衡的限制,原料消耗大,一般平衡转化率较低,产品收率不高;同时反应产物需要用碱中和、水洗以除去残余酸,然后再精制提纯,生产中产生大量废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正戊酸乙酯连续酯化工艺,解决了现有技术低转化率、低产量以及每批反应洗涤后产生废水多的问题。本发明涉及一种正戊酸乙酯连续酯化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取正戊酸溶液、乙醇溶液和硫酸,按照(31~34)∶(39~42)∶1的摩尔比混合,配制成底料;
2)取正戊酸溶液和乙醇溶液,按照(0.9~1.1)∶(0.5~0.6)的摩尔比混合,配制成补加料液;
3)加热反应釜,将底料加入反应釜中,滴入量与料液放出量保持平衡;
4)当反应釜的内温T1=91~95℃且反应釜的顶温T2=80~84℃时进行回流出料;
5)当反应釜的内温T1=130~134℃且反应釜的顶温T2=91~95℃时,逐步减压至P=-0.035~-0.055Mpa,连续补加料液,继续回流出料;
6)补加料液出料完毕,反应结束,将制备出的粗品正戊酸乙酯导出;
7)将粗品正戊酸乙酯常压分馏提纯,得到成品正戊酸乙酯。
所述的正戊酸溶液的质量浓度大于或等于98%。所述的乙醇溶液的质量浓度大于或等于95%。所述的硫酸溶液的质量浓度大于或等于98%。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能保证生产过程中的酯化反应速度,使得原料能够充分完全反应,提高产品纯度与收率,节约原料,提高设备生产能力,简化精制过程,利用本发明工艺生产的产品无需中和、洗涤即可达到香料级标准,节能环保,节约水资源,大幅度减少三废的产生,应用广泛,适用于香料工业、有机合成、食品工业等。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专利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酯化反应是典型的可逆反应,酯化反应的反应速度与产物浓度成反比,与反应物浓度成正比,因此为有效推进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转移,最佳方法是随时把产物引出反应体系,减少产物浓度,同时连续向反应锅内加料,增加了原料浓度,从而降低已生成的正戊酸乙酯的浓度,促使酯化反应继续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本发明涉及一种正戊酸乙酯连续酯化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取正戊酸溶液、乙醇溶液和硫酸,按照(31~34)∶(39~42)∶1的摩尔比混合,配制成底料;
2)取正戊酸溶液和乙醇溶液,按照(0.9~1.1)∶(0.5~0.6)的摩尔比混合,配制成补加料液;
3)加热反应釜,将底料加入反应釜中,滴入量与料液放出量保持平衡;
4)当反应釜的内温T1=91~95℃且反应釜的顶温T2=80~84℃时进行回流出料;
5)当反应釜的内温T1=130~134℃且反应釜的顶温T2=91~95℃时,逐步减压至P=-0.035~-0.055Mpa,连续补加料液,继续回流出料;
6)补加料液出料完毕,反应结束,将制备出的粗品正戊酸乙酯导出;
7)将粗品正戊酸乙酯常压分馏提纯,得到成品正戊酸乙酯。
所述的正戊酸溶液的质量浓度大于或等于98%。所述的乙醇溶液的质量浓度大于或等于95%。所述的硫酸溶液的质量浓度大于或等于98%。
取质量浓度大于或等于98%的正戊酸溶液550公斤、质量浓度大于或等于95%的乙醇溶液300公斤和质量浓度大于或等于98%的硫酸16公斤组合成底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浦杰香料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浦杰香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01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乙酰丙酸乙酯生产工艺
- 下一篇:磷酸盐激光玻璃表面酸处理缓冲液及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