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衬金属板的聚氨酯板及其发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39287.3 | 申请日: | 2008-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3269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31 |
发明(设计)人: | 万承林;王庶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力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15/095 | 分类号: | B32B15/095;B32B5/20;B32B3/24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粉宝 |
地址: | 201706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衬 金属板 聚氨酯 及其 发泡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氨酯板及其发泡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保温且又需 要一定强度的内衬金属板的聚氨酯板及其发泡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聚氨酯发泡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聚氨酯既具有一定的强度又有 很好的保温、绝缘和防水性,成本也比较低;但在实际应用中,单靠硬质聚 氨酯本身的强度还不够,为了提高聚氨酯板的强度一般采用在聚氨酯发泡中 内衬金属板的方式,内衬的金属板比较常用的为钢板和铝板,当这类聚氨酯 板遭受外部撞击时,只会造成聚氨酯面的破坏和金属板的变形,加强聚氨酯 板的整体防护性能,也可以防止聚氨酯板发泡后,脱模时聚氨酯板的变形。
但是由于内衬在聚氨酯板中金属板和发泡包覆在金属板外的硬质聚氨酯 的线膨胀系数相差较大,比如在-40℃~+100℃,聚氨酯的线膨胀系数在4~ 10×10-5/℃,普通碳钢的线膨胀系数为1.2×10-5/℃,铝的线膨胀系数为2.3 ×10-5/℃,而大多数情况下聚氨酯板需要应用的温度范围很广,要求在-40 ℃~+100℃,不同的膨胀系数会造成在升降温时聚氨酯板中的聚氨酯与金属 板剥离而产生开裂;而硬质聚氨酯泡沫的热膨胀系数受密度的影响,在较宽 的温度范围内,硬质聚氨酯泡沫的线膨胀系数值变化不大,当硬质聚氨酯泡 沫的密度增大时,其线膨胀系数略有减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内衬金属板的聚氨酯板及其发 泡方法,解决了聚氨酯板中聚氨酯和金属板在温度变化时因为线膨胀系数相 差较大而引起的开裂的问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内衬金属板的聚氨酯板,它包括金属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板 外发泡包覆有一层软质聚氨酯层,在所述软质聚氨酯层外发泡包覆有一层硬 质聚氨酯层。
为了使所述软质聚氨酯层牢固地包覆在所述金属板上,所述金属板上设 置有若干通孔。
所述软质聚氨酯层的密度为40±5kg/m3。
所述软质聚氨酯层的厚度为3~4mm。
所述硬质聚氨酯层的密度为500±20kg/m3。
一种内衬金属板的聚氨酯板的发泡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1)在所述金属板上发泡低密度的软质聚氨酯;
(2)在软质聚氨酯外发泡高密度的硬质聚氨酯,制成聚氨酯板。
本发明的内衬金属板的聚氨酯板及其发泡方法,有效地利用软质聚氨酯 的弹性,使金属板和聚氨酯的线膨胀之差抵消在软质聚氨酯的弹性形变上, 即使有轻微的开裂也在中间层软质聚氨酯上,而不会使外层的硬质聚氨酯裂 开,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发泡软质聚氨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发泡硬质聚氨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 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3所示,一种内衬金属板的聚氨酯板,它包括金属板1,金属板1 外发泡包覆有一层软质聚氨酯层2,在软质聚氨酯层2外发泡包覆有一层硬 质聚氨酯层3。
金属板1上设置有若干通孔,使软质聚氨酯层2牢固地包覆在金属板1 上,包覆在金属板1上的软质聚氨酯层2的密度为40±5kg/m3,软质聚氨酯 层2的厚度为3~4mm,包覆在软质聚氨酯层2外的硬质聚氨酯层3的密度为 500±20kg/3;当本发明的聚氨酯板处在温度变化较大环境中时,包覆在金 属板1外的软质聚氨酯层2可以吸收聚氨酯的线膨胀,软质聚氨酯层2发生 弹性形变,由于软质聚氨酯层2相对于硬质聚氨酯层3的密度比较低,有效 地吸收了金属板1和聚氨酯的线膨胀之差并抵消在软质聚氨酯层2的弹性形 变上,即使有轻微的开裂也是在软质聚氨酯层2上,而不会使外层的硬质聚 氨酯层3裂开。
参见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内衬金属板的聚氨酯板的发泡方 法,它包括如下步骤:(1)在所述金属板上发泡低密度的软质聚氨酯;(2) 在软质聚氨酯外发泡高密度的硬质聚氨酯,制成聚氨酯板;即先在金属板1 上发泡低密度的软质聚氨酯,然后在外层发泡高密度的硬质聚氨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力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力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92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滑板车
- 下一篇:竖向限位型铅剪切三维隔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