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后悬架的焊接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38912.2 | 申请日: | 2008-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9346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发明(设计)人: | 魏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众力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7/00 | 分类号: | B60G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翁若莹 |
地址: | 201100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悬架 焊接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后悬架的焊接工艺,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后悬架-拖拽臂的焊接工艺,使悬架系统的疲劳强度进一步提高,属于焊接工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国内,为适用一种汽车底盘的要求,增加其后悬架-拖拽臂的强度,在汽车用后悬架-拖拽臂增加一个加强板,加强板与拖拽臂为焊接连接。
加强板与拖拽臂本体焊接工艺有以下特点:
1、加强板与拖拽臂焊接时起弧和收弧位置均密封焊接;
2、加强板与拖拽臂焊接时起弧和收弧位置离端点均留12mm的余量;
在做悬架疲劳试验时以上焊接工艺有以下缺点:
1、试验加载时忽略应力集中点;
2、忽视了焊接热影响区;
以上两个焊接工艺的特点在做悬架疲劳试验时均在未达到要求的疲劳次数情况下而发生了断裂。
后悬架-拖拽臂断裂位置在焊接热影响,由疲劳引起,说明后悬架-拖拽臂受到载荷的情况下,应力主要集中在焊接处的位置,由于焊缝的各向异性的性质,后悬架-拖拽臂的焊缝需要根据受力的情况进行布置,合理的焊缝布置能有效地提高结构的疲劳强度,拖拽臂加强板焊接处在受到外加载荷后受到弯曲应力,而焊缝是直焊缝,其焊缝属不合理布置。
焊缝区金属性质的变化,可分为三个区:焊缝金属、热影响区、母体金属,三个区具有不同的金相显微组织、残余应力和机械性能,焊缝金属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热影响区在焊接过程中因高温引起再结晶,从而导致晶粒过大,降低疲劳强度,应力集中是影响焊接接头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般认为焊接的残余应力的作用与平均应力相当,拉伸残余应力相当于一个拉伸平均应力,使疲劳强度降低,而消除残余应力的措施是对构件进行热处理,但针对拖拽臂构件的复杂热处理很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成本降低、可提高后悬架-拖拽臂疲劳强度的汽车后悬架的焊接工艺。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汽车后悬架的焊接工艺,加强板与拖拽臂焊接,其特征在于,在焊缝接头部位再焊接以圆滑的圆弧过渡到拖拽臂底边。
所述的圆弧长度为40mm-46mm,圆弧的半径为30mm-40mm,焊缝的宽度为5mm-9mm。
本发明由原来的焊缝接头部位延伸出来后向底部以圆滑的圆弧过度到底部,使热影响区的位置避开应力集中点,圆弧过渡到底部属合理焊缝布置使其的应力与外加载荷后构件收到的弯曲应力一致。
本发明的优点是减少了焊接后通过热处理工序,消除了加强板焊接接头的焊接残余应力,从而在生产中简化了工艺,质量容易控制,提高了产品的疲劳强度,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汽车后悬架的焊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为一种汽车后悬架的焊接结构示意图,所述的一种汽车后悬架的焊接工艺为:加强板1与拖拽臂2焊接,在焊缝3接头部位再焊接以圆滑的圆弧4过度到拖拽臂2底边,所述的圆弧4长度为43mm,圆弧的半径为35mm,焊缝宽度为7mm,所有的焊接参数与原来焊接一样。
焊接过的汽车后悬架在做悬架疲劳试验时均在达到要求的疲劳次数后而未发生断裂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众力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众力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89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