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化合物双旋覆花内酯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38566.8 | 申请日: | 2008-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483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15 |
发明(设计)人: | 张卫东;金慧子;单磊;苏娟;柳润辉;李慧梁;覃江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493/10 | 分类号: | C07D493/10;A61K36/28;A61K31/365;A61P35/00;A61P2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陆飞;盛志范 |
地址: | 2004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化合物 双旋覆花 内酯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从植物旋覆花中分离得到的新化合物双旋覆花内酯丁(Japonicone D)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旋覆花属(Inula L.)植物是菊科(Compositae)中的一属,全世界约有100种,分别于亚洲、欧洲和非洲,以地中海地区为主。我国有20余种,本属多种植物常供药用,如土木香(I.helenium)可作为健胃、利尿、祛痰和驱虫药;大花旋覆花(I.britannica)具有消痰、下气、软坚、行水等功效。倍半萜类化合物是本属植物的特征性成分,以桉烷型、吉马烷型和愈创木烷型为主,还包括伪愈创木烷型、裂环桉烷型、榄烷型、苍耳烷型和少量的无环倍半萜及倍半萜二聚体。研究表明,该属植物中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具有驱虫杀虫、抗菌抗肿瘤、抗病毒、免疫抑制的功效。
旋覆花(Inula japonica)又名金佛花,金佛草(江浙),六月菊(河北)。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短,横走或斜生,有多少粗壮的须根。分布在我国北部、东北部、中部、东部、四川、广东等地。我国通称的旋覆花应是此种,供药用。根及叶治刀伤、疔毒,煎服可平喘镇咳;花是健胃祛痰药,也治疗胸中痞闷、胃部膨胀、嗳气、咳嗽、呕逆等(《江苏省药材志》)。古方祛痰、除湿、利肠,又为治水肿的主要药。我们对采自安徽亳州的旋覆花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以期明确其化学成分,为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积累资料;发现具有良好活性的天然产物,为后续深入的研究开发提供物质基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双倍半萜内酯类天然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其在制备抗肿瘤、抗炎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的新的双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是从旋覆花(生长于安徽亳州)中提取分离得到,命名为双旋覆花内酯丁(Japonicone D),其化学结构式如下:
双旋覆花丙酯丁D。
该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1)提取:将旋覆花地上部分干燥,粉碎,以80~95%乙醇室温浸泡提取3~4次,每次12~24小时;合并提取液,提取液减压浓缩成流浸膏,加水稀释后先以石油醚萃取,再以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收集二氯甲烷部位;
(2)分离:将上述二氯甲烷部位应用硅胶柱色谱,以体积比为100∶1~2∶1的二氯甲烷/甲醇系统梯度洗脱,薄层色谱检测,收集含有双旋覆花内酯丁的流分,再经葡聚糖凝胶柱色谱,以体积比为1∶1的二氯甲烷/甲醇洗脱,最后经液相色谱制备,得双旋覆花内酯丁。
本发明的双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Japonicone D为白色粉末,由电喷雾离子质谱信号m/z 595[M-H]-,高分辩质谱得该化合物精密质量数为619.2880[M+Na]+,推算其分子式为C34H44O9。该化合物的结构通过1H-NMR,13C-NMR,2D-NMR等手段进行确证。1H和13C核磁共振数据见表1:
表1Japonicone D的1H和13C核磁共振数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可以使本专业技术人员更全面的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将干燥的旋覆花(I.japonica)地上部分20.0kg粉粹,室温下用95%的乙醇提取3次,每次分别用时24,12,12小时。将所得粗提物925.3g加适量水稀释后,依次用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收集二氯甲烷部位。将得到的二氯甲烷萃取物84.5g用200-300目的薄层硅胶分离,用CH2Cl2-MeOH(100∶0,50∶1,20∶1,10∶1,5∶1,2∶1,)进行梯度洗脱。薄层色谱检测,分别收集其中含有双旋覆花内酯丁的组分,再采用Sephadex LH-20进行分离,用CH2Cl2-MeOH(1∶1)进行洗脱,得到混合物,香草醛浓硫酸显色为倍半萜类化合物,采用prep HPLC分离得到双旋覆花内酯丁(Japonicone D)98mg。
实施例2:双旋覆花内酯丁的细胞毒活性实验
1、实验材料
1.1、受试样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85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个发射信号检测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微型旋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