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紫外线条码的制作及识别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37640.4 | 申请日: | 2008-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8755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25 |
发明(设计)人: | 陈春;王铀;李尊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先达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9/06 | 分类号: | G06K19/06;G06K7/12;B41M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志远 |
地址: | 200060上海市江***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紫外线 条码 制作 识别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条码识别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紫外线条码的制作及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通用条码的识读技术,均采用红外线扫描;由于红外线不在可见光范围内,因此其应用限制于特定的环境场合。经过紫外线照射的对象,反射出的光线仍然在可见光范围,因此,这种方式更加具有普遍的应用推广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可用于防伪的紫外线条码的制作及识别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紫外线条码的制作及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数码喷墨印刷技术,将含有信息的条码,在印刷系统中形成条码图案;
(2)用数字印刷系统将紫外线油墨均匀的按照条码图形喷制在介质表面;
(3)通过紫外光源发射紫外光到介质表面,激发紫外线油墨发出可见光;
(4)条码识读机具接受可见光线后,通过偏振光截取技术将紫外线过滤,使可见光线进入条码识读机具的传感器中;
(5)通过条码识读机具内的解码器,对条码图像进行解码,将信息从条码中还原出来进行识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为增加了一种新型的防伪手段,提高了社会数据安全保证的能力;
(2)和二维条码相结合后,更增加了数据的不可肉眼识别的防伪能力;
(3)和条码结合,增强了数据处理的速度和能力,提高了使用效率和准确性;
(4)低成本的防伪技术,容易广泛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紫外线条码的制作及识别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紫外线条码的制作及识别方法在工作的过程中,用紫外线油墨印制成条码,并贴在载体上。紫外光源发射紫外光到条码的表面,激发紫外线油墨发出可见光到条码识读机具,条码识读机具接受光线后,通过偏振光截取技术将紫外线过滤,将可用光线进入条码识读机具的传感器中,进行成像解码,读出条码信息。
本发明采用紫外线油墨打印的条码,具有隐形(肉眼不可见),防伪,耐磨;并且可通过紫外线环境下,并且通过普通的条码阅读器实现条码的正常识读。可用于防伪,制钞,受控票据发行,政府公文,证件等特殊行业应用。
紫外线油墨已经比较工业化的生产,用在制钞行业,其特性非常容易用于印刷。但是印制条码却存在比较大的难度,关键是紫外线油墨本身的特性本身是无色的,所以,需要通过数码喷墨印刷技术,将含有信息的条码,在印刷系统中形成条码图案,用数字印刷系统将油墨均匀的按照条码图形喷制在介质表面。
现有常规阅读器的识别范围在红色光谱范围内,对于紫外光源无法感应,因此,如果解决识别设备,是关键中的关键。通过外界紫外光源的激发,紫外线油墨会发出大量可见光,这样,条码可以清晰的被肉眼看到,同时其图像也可被条码识读机具获取。
在得到图像的同时,仍然有紫外光作用在机具,由于紫外光虽然肉眼无法识别,但其也具有能量,因此对图像的形成形成干扰,如何形成清晰的图像。在识别机具中,对干扰光源,我们做了偏振光的处理。将干扰光源滤去。得到可用并且不受干扰的图像。
通过条码识读机具内的解码器,对条码图像进行解码,将信息从条码中还原出来。
常用的紫外线荧光油墨,该类型紫外荧光油墨在紫外光(200-400nm)照射下,能发出可见(400-800nm)可见光,肉眼可识别。通过印刷设备,比如DIGIJET 3000喷印系统将紫外线油墨按照条码图形喷印在纸张表面,印制条码选择为DataMatrix条码,里面有10位数字,条码的精度为20mil。印制好的条码在日光环境下,是无色的。
印制好的条码可以在紫外光(200-400nm)设备照射下,比如验钞机紫外光源,或者紫外线发光管矩阵照射下,荧光油墨被激发,并发出400-800nm的可见光。通过固定式阅读器Matrix 2000产品,对条码进行识别,Matrix2000固定式阅读器的光学系统对可见图形信息进行调整,并进行高速识别,速度达到10次/秒。条码阅读器将条码中的数据信息进行识读并传送给主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先达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先达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76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