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基润滑脂含铁量的光谱分析中修正因子的确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37522.3 | 申请日: | 2008-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8166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刘仁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宝钢工业检测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27 | 分类号: | G01N21/27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恒康 |
地址: | 20190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润滑脂 含铁量 光谱分析 修正 因子 确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基润滑脂含铁量分析,尤其涉及锂基润滑脂含铁量光谱分 析。
背景技术
在目前所使用的各类机械设备中,滚动轴承的使用相当普遍,尤其是在 低速、重载、旋转或回转设备中大量使用。据统计,在所有的滚动轴承中, 约有80%是使用润滑脂润滑,而锂基脂是使用范围最广、用量最大一种常 用润滑脂。因润滑脂对一般温度影响不敏感,对载荷性质、运转速度的变化 等有较大的适应性,故宜用于温度、速度变化较大或有反转、间歇运动的机 械。又因润滑脂不易流失或被挤出,又不需经常更换,故密封结构简单,且 其本身有一定的密封作用,使用保养方便,维修费用低,不需要复杂的润滑 系统(如油泵、油管、油箱、过滤网等装置),故它特别适用于不易经常加 油、不易安装复杂密封、不许润滑剂污染的产品以及灰尘屑末很多的地方。 为了把握这类轴承状态,需要对润滑脂中磨损金属颗粒进行定量分析。润滑 脂光谱分析提供定量数据,它借助发射光谱仪来测定润滑脂中所含金属元素 的浓度,从而可以知道各摩擦副的磨损情况,通过对不同时期的金属元素含 量的变化趋势,可以有效地把握轴承的磨损状态,是状态监测的重要组成部 分。
由于润滑脂属固体或半固体状物质,粘度高,金属颗粒包裹在润滑脂中, 如果没有合适的溶剂来对其进行稀释溶解,则无法使用油料光谱仪对其进行 分析,而且不同的溶剂对分析结果有不同的偏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锂基润滑脂含铁量的光 谱分析中修正因子的确定方法。本发明找到了最佳溶剂,并且确定了修正因 子,从而使得润滑脂中金属颗粒的测定方法与润滑油中金属颗粒的测定方法 统一起来,以有效地把握轴承的磨损状态。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锂基润滑脂含铁量的光谱分析中修正因子的 确定方法,它包括:
步骤一,制备含不同浓度C理论的铁元素的标准油样,溶剂为液体石蜡、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或癸二酸二(2-乙基己基)酯;
步骤二,将一定量的润滑脂加入到步骤一所制备的标准油样中,充分搅 拌使之混合均匀,得到含标准铁的脂状油样;
步骤三,按润滑脂的光谱分析方法对其中金属元素浓度C实测进行测试, 计算光谱测试修正因子α。
所述的锂基润滑脂含铁量的光谱分析中修正因子的确定方法,光谱测试 修正因子α的计算公式为:
α=C理论/C实测。
所述的锂基润滑脂含铁量的光谱分析中修正因子的确定方法,
所述溶剂为液体石蜡,所述光谱测试修正因子α=0.9225;
所述溶剂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所述光谱测试修正因子α =0.4638;
所述溶剂为癸二酸二(2-乙基己基)酯,所述光谱测试修正因子α =0.5357。
所述的锂基润滑脂含铁量的光谱分析中修正因子的确定方法,所述溶剂 为液体石蜡。
本发明通过添加新脂的方法将已知浓度的标准油样配制成脂状物质后, 再用所研究的光谱分析方法对其进行测试,从而评定该方法的可靠性。考虑 到实际应用中轴承材料主要为轴承钢(即铁元素),故在此主要考察铁元素 的浓度。本发明使得润滑脂中金属颗粒的测定方法与润滑油中金属颗粒的测 定方法统一起来,使锂基润滑脂含铁量的光谱分析结果更加准确,以有效地 把握轴承的磨损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锂基润滑脂含铁量的光谱分析中修正因子的确定方法,它包括:
步骤一,制备含不同浓度C理论的铁元素的标准油样,溶剂为液体石蜡、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或癸二酸二(2-乙基己基)酯;
步骤二,将一定量的润滑脂加入到步骤一所制备的标准油样中,充分搅 拌使之混合均匀,得到含标准铁的脂状油样;
步骤三,按润滑脂的光谱分析方法对其中金属元素浓度C实测进行测试, 计算光谱测试修正因子α。
所述的锂基润滑脂含铁量的光谱分析中修正因子的确定方法,光谱测试 修正因子α的计算公式为:
α=C理论/C实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宝钢工业检测公司,未经上海宝钢工业检测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75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