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铁水运输车辆位置动态监测方法及其监测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37022.X | 申请日: | 2008-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7497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1 |
发明(设计)人: | 袁军;王万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L25/02 | 分类号: | B61L25/02;B61L25/08;B61L2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明成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 成 |
地址: | 2019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铁水 运输 车辆 位置 动态 监测 方法 及其 系统 | ||
1.一种铁水运输车辆位置动态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通过RFID读取器读取车辆信息并传输相应的信息;
B、采集铁路的轨道电路占位信息、转辙机信息及信号指示灯信息并传输相应的信息;
C、处理铁路的轨道电路占位信息、转辙机信息及信号指示灯信息,获得铁路轨道的段位信息、转辙机信息、指示灯信息、段位占位及其相连段位占位信息,处理的步骤:判断是否已接收到铁路的轨道电路占位信息、转辙机信息及信号指示灯信息,如果没有接到则进入继续接收铁路的轨道电路占位信息、转辙机信息及信号指示灯信息状态,且在设定的时间的内没有接到相应的信息,则写入log做记录,并在操作终端出现警示通知信息;
D、处理车辆信息,获得车辆信息;
E、根据同一时刻的段位信息、转辙机信息、信号指示灯信息,并结合各个RFID检测点同一时刻检测到的车辆信息确定车辆在铁路轨道拓扑结构上的位置、行进路线、行进方向等,在操作终端上显示车辆在铁路轨道拓扑结构上的动态位置画面。
2.如权利要求1所示的铁水运输车辆位置动态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车辆信息,获得车辆信息的步骤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判断是否收到RFID资料,如果没有收到,则进入继续接收RFID资料状态,若在设定的时间内,没有收到任一行车RFID资料,主动发送信息检测资料,收集RFID读取器主机是否有回应,若没有回应,则写入Log记录,同时在操作终端出现警示通知信息。
3.一种铁水运输车辆位置动态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RFID自动车辆识别系统,用于读取车辆信息并传输相应的信息;
铁路计算机连锁系统,用以采集铁路的轨道电路占位信息、转辙机信息及信号指示灯信息并传输相应的信息;
调度中心,用以处理铁路的轨道电路占位信息、转辙机信息及信号指示灯信息及车辆信息,获得铁路轨道的段位信息、转辙机信息、信号指示灯信息、段位占位及其相连段位占位信息、车辆信息,根据同一时刻的段位信息、转辙机信息、信号指示灯信息,结合各个RFI D检测点同一时刻检测到的车辆信息确定车辆在铁路轨道的拓扑结构上的位置、行进路线、行进方向,在操作终端上显示车辆在铁路轨道拓扑结构上的动态位置的画面,所述调度中心包括:
时间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时间是否大于已设定的时间;
写入Log记录模块,用于写入Log记录;
继续接收铁路轨道相关信息模块,用于继续接收铁路的轨道电路占位信息、转辙机信息及信号指示灯信息并触发时间判断模块,如果在设定的时间内没有接到相应的信息,则触发写入Log记录模块;
铁路轨道相关信息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是否已接收到铁路的轨道电路占位信息、转辙机信息及信号指示灯信息,如果没有接到则触发继续接收铁路轨道相关信息模块。
4.如权利要求3所示的铁水运输车辆位置动态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度中心还包括:
发送信息检测资料模块,用于发送信息检测资料,并触发信息检测资料判断模块;
继续接收RFID资料模块,用于继续接收RFID资料并触发时间判断模块,若在设定的时间内,没有收到任一行车RFID资料,则触发发送信息检测资料模块;
RFID资料收到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是否收到RFID资料,如果没有收到,则触发继续接收RFID资料模块;
信息检测资料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是否收集到相应的信息检测资料回应信息,如果没有收到,则触发写入Log记录模块。
5.如权利要求3所示的铁水运输车辆位置动态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RFID自动车辆识别系统包括安装在铁路轨道上运行的车辆上的RFID Tag、设定在铁路轨道上特定段位的RFID读取器、安装在铁路中心线上的RFID天线和安装在铁轨上的剪力传感器,其中剪力传感器通过信号传输电缆与RFID读取器相连接,RFID天线通过低损耗高馈线与RFID读取器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702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