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进的心肌梗死再灌注模型及制备使用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34358.0 | 申请日: | 2008-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4399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0 |
发明(设计)人: | 赵江民;李铭;倪炯;邵志宏;何瑶;杨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9/00 | 分类号: | A61B1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林松 |
地址: | 200092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心肌梗死 灌注 模型 制备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命科学领域,特别是心肌梗死的再灌注模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以往采用直接结扎或缩窄环闭塞冠状动脉制备心肌梗死模型,制备心肌梗死再灌注模型需要二次手术剪开结扎线或松开缩窄环。因此对实验动物的创伤比较严重,且要进行二次麻醉,模型制备相对烦杂,也使动物死亡的机率增大,同时,实验的成本也较高。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两种模型制备过程复杂、成本高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更简单的方法制备心肌梗死再灌注动物模型,用于各种小型动物的冠心病心肌梗死再灌注的实验研究,减少实验动物的损伤及死亡率,也可降低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采用一次复杂手术结合一次丝线的抽出代替两次复杂手术才能完成的模型制备过程。本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小型动物的冠心病心肌梗死再灌注研究。具体是:
改进的实验动物心肌梗死再灌注模型,将实验动物的LAD与直径在一定范围内的丝线平行设置且一起结扎,丝线的至少一端位于近体表处。
如上所述得模型,其中丝线直径大于实验动物LAD的直径,且平行置于LAD前方。
如上所述得模型,其中所述的实验动物为兔,丝线直径大于等于兔LAD直径。
如上所述得模型,其中丝线在径向的形变量小于等于5%。
如上所述得模型,其中结扎缝线将丝线划分至少为长、短两段,短段为不易滑脱,又易于抽出的长度,长段以其末端到达动物近体表处为限、并向着心尖方向;短段优选在4-6mm之间,长段优选在15-20mm之间,根据实验动物的具体情况调整。
如上所述得模型,其中丝线长段末端位于近体表处是指将丝线长段末端包埋于皮下或将丝线长段外头与引流纱条一起露在皮肤伤口的外面。
制备如上所述模型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LAD与丝线并行结扎;
(b)结扎线将LAD前方的丝线划分为长、短两段,长段向着心尖方向,观察丝线无松动,为结扎成功;
(c)逐层缝合心包、胸骨和肌肉,将丝线长段穿过心包、胸骨和肌肉,剪去多余部分,将丝线长段末端置于近体表处。
使用如上所述模型的方法,具体是:需要再灌注时在皮下找出丝线长段末端,将其抽出,或直接将露在皮肤伤口外面的丝线抽出,即可制备心肌梗死再灌注模型。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发明的优点是:①用此模型制备方法手术方法及过程明显简化,一次复杂手术过程结合一次丝线的抽出即可代替两次复杂手术过程才能完成的模型制备过程;②只需一次手术,减少动物损伤的痛苦和死亡的机率;③降低了实验的成本;④本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较小动物制备模型对冠心病心肌梗死再灌注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应用前景和较大的经济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方法步骤1示意图;
图2本发明方法步骤2示意图;
图3本发明方法步骤3示意图;
图4本发明方法步骤4示意图;
图5使用本发明方法后的心肌梗死再灌注模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采用光滑丝线与冠脉并行结扎法:3%戊巴比妥钠30mg/kg体重耳缘静脉注射麻醉;不用气管插管及呼吸机,保持兔自然呼吸状态下;兔仰卧固定于手术台,剪除胸前区兔毛以备皮,碘伏消毒,铺无菌洞巾;沿胸骨正中切口开胸,防止损伤胸廓内动脉,充分暴露纵隔及心脏,保持两侧胸膜完整,以防止气胸;纵行剪开心包膜,充分显露心脏及LAD,
步骤1,如图1所示,图中AO为主动脉,PA为肺动脉。用显微外科钳轻轻提起左心室前壁,于左心耳下方约2mm即LAD距根部5mm处,用7/0无损伤缝合线缝过LAD下方,用手术镊子将165mm长光滑丝线(直径大于1mm的丝线,径向形变量小于等于5%)平行置于LAD前方,(之所以选择直径大于1mm的丝线是由于我们在研究中观察到兔心的LAD根部直径约1mm,所以当丝线与LAD一起结扎时,如抽出丝线,LAD可以充分扩张到它本来的粗细),
步骤2,如图2所示,将丝线与LAD一起结扎,结扎线将LAD前缘的丝线划分为长、短两段,短段留约5mm,不易滑脱,但又易于抽出,长段约160mm左右并向着心尖方向,观察丝线无松动,结扎处LAD远段血管萎陷变细,左心室前壁及心尖部心肌颜色变紫,ECG显示兔心前壁有缺血表现表明结扎成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43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再使用的软性印刷电路板
- 下一篇:果蔬臭氧解毒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