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浸渍纸贴面竹胶合板的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32133.1 | 申请日: | 2008-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539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24 |
发明(设计)人: | 赵仁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仁杰 |
主分类号: | B27D1/08 | 分类号: | B27D1/08;B32B21/06;B32B1/06;B27M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4湖南省长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浸渍 贴面 胶合板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人造板的竹胶合板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的竹胶合板主要用作砼模板,其制造方法 多年来一直以酚醛树脂胶为胶粘剂,用浸渍纸为表层,浸胶竹席 为内层,浸胶竹帘为芯层组成对称性结构的板坯,然后在多层热 压机内,采用“冷—热—冷”工艺一次性胶合成板。这种制造方 法存在四大缺点:一是由于竹帘厚度偏差大,以多层竹帘为主体 材料制造的板材,其厚度偏差往往在1~2mm以上,加之是一次 复塑热压成板,无法对板材厚度进行再加工,严重影响了竹胶合 板在浇注砼时的质量;二是由于竹席表面的凹凸不平,热压时造 成板面塑化程度不一而导致板面颜色深浅差异很大,严重影响了 竹胶合板的外观和模板的重复使用次数;三是“冷—热—冷”工 艺的热压周期长、产量低,特别是热能和冷却用水的消耗量大, 生产成本高;四是由于竹胶合板的厚度偏差大和板面色差大,产 品档次属于低档的砼模板,只能用于散装散拆这种落后的砼浇注 施工,无法用作建筑业砼浇注的现代模板——钢框胶合板模板的 面板。现有制造方法生产的竹胶合板存在的上述四个缺点,严重 制约了产品的应用与行业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建筑业砼浇注的现代模板——钢框胶 合板模板提供一种厚度精确、板面光泽一致的面板和一种室外用的复 合竹地板。
本发明是以施加酚醛树脂胶的竹帘、竹席、木单板为基材的原料, 以竹帘作芯层,竹席作内层,单面涂胶的木单板作表层,分别组合成 竹胶合板模板和复合竹地板两种基材的板坯,并在两种基材的板坯上 下两面配置金属垫板,然后在多层热压机内在厚度规的控制下,采用 “热—热”工艺胶合成规定厚度的两种基材。两种基材分别通过密堆 加压处理,纵横锯边和双面砂光等厚加工后,分别在竹胶合板模板基 材的两面和复合竹地板基材的一面放置浸渍纸1~2张,并与其他器 材进行配置,然后再在多层热压机内,通过“热—热”工艺胶合成两 种浸渍纸贴面竹胶合板。最后通过不同的后期制作,分别将其加工成 钢框胶合板模板的面板和室外用复合竹地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步骤和方法如下
1.基材的加工
1.1基材的原材料要求
1.1.1竹帘:竹帘分为长竹帘和短竹帘,要求无竹青、竹黄、无 霉斑;
长竹帘(竹篾纵向为竹帘长度)的几何尺寸(长×宽×厚):
(2560±10)×(1450±10)×(1.0~1.5±0.1)mm
短竹帘(竹篾纵向为竹帘宽度)的几何尺寸(长×宽×厚):
(2750±10)×(1330±10)×(1.0±0.1)mm
1.1.2竹席:竹篾厚度为0.5mm,竹篾纵横交叉编织成席,要求 编织紧密,无竹青、竹黄、无霉斑。
竹席几何尺寸(长×宽×厚):
(2560±10)×(1330±10)×(1.0~1.5±0.1)mm
1.1.3木单板:要求中等硬度树种的木单板,无大节,无孔洞。 厚度为1.0~2.0mm;长度为1300mm~2600mm;宽度为1300mm
1.1.4酚醛树脂胶粘剂
1.2竹帘、竹席及木单板的施胶与干躁
1.2.1竹帘、竹席的浸胶与干燥
将已干燥的竹帘、竹席浸渍固体含量为22~28%的酚醛树脂胶, 然后滴去多余的胶液,并干燥到含水率为10~15%。
1.2.2木单板的涂胶与陈化
木单板在辊筒涂胶机上,单面涂布酚醛树脂胶,单面涂胶量为 80~100g/m2,涂胶后陈化到不粘手即可。
1.3基材的组坯
基材的组坯是将施加酚醛树脂胶并经干燥的竹帘、竹席和木单板 分别组合成竹胶合板模板和复合竹地板两种基材的板坯。前者是将长 竹帘与短竹帘相互垂直平铺做芯层,用竹席平铺作内层,用横纹木单 板作表层,并使木单板的未涂胶面在板坯外表面所组成的竹胶合板模 板基材的板坯(图1)。后者是采用多张长竹帘平行重叠作芯层,用 竹席作内层,用顺纹木单板或用短顺纹木单板斜面搭接作表层,并使 木单板的未涂胶面在板坯的外表面所组成的复合竹地板基材的板坯 (图2)。同时还应在两种基材的板坯上、下表面配置金属垫板。
1.4基材的热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仁杰,未经赵仁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21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