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原生SATA的固态硬盘控制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32053.6 | 申请日: | 2008-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3949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07 |
发明(设计)人: | 徐欣;吴佳;步凯;吴建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源科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6 | 分类号: | G06F3/06 |
代理公司: | 湖南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冯青 |
地址: | 410205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原生 sata 固态 硬盘 控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SATA接口的固态硬盘控制器的实现,采用大规模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 Programable Gate Array)作为物理载体,实现SATA(Serial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2.0通信接口协议标准,管理NAND Flash的读写,实现硬盘功能。
背景技术
固态硬盘是具备高效能,高稳定度的快速记忆体储存媒体元件,效能成本比最优异的记忆体储存媒体解决方案。具有取代传统硬盘的多项优势,采用符合工业标准的控制技术。固态硬盘能提供原始的、高性能的和高可靠的数据储存,即使是在恶劣的条件下工作,如温度、撞击、震动、干扰等,也不会对数据构成威胁。它克服了机械硬盘抗振动性差的弊病,能广泛用于工业控制、公共安全、电信、军工、航空等高可靠性的数据领域。
现有的固态硬盘接口标准主要是IDE(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接口,属于并行ATA(PATA),常用的接口为40针接口,目前最高速率为PATA-133的133MB/S,并行传输速度已经到极限。而且PATA的三大缺点是:信号线长度无法延长、信号同步性难以保持、5V信号线耗电较大。由于信号衰减,PATA的线缆长度被限制在45厘米。这使得在大型计算机设备中连接距离很长的两个连接点成了一个问题,导致特定的物理驱动器配置模式无法执行。PATA设备需要5伏特的信号,不符合目前芯片设计的向电压更低,尺寸更小的发展方向。
目前SATA接口的固态硬盘均采用桥接形式,即通过IDE转SATA桥接芯片实现SATA通信接口。这种方式增加系统复杂性,降低整体可靠性,也不利于设备的体积小型化和低功耗要求。故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原生SATA接口的固态硬盘控制器,无需桥接芯片,直接解析SATA2.0通信协议,实现数据高速传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SATA固态硬盘取代其他硬盘的趋势,设计原生SATA的固态硬盘控制器,负责SATA通信接口协议解析和控制管理NAND Flash存储介质,实现高速大容量SATA接口固态硬盘,其具有结构紧凑,宽温、抗振、低功耗,易于提高硬盘的容量、读写速度以及稳定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原生SATA的固态硬盘控制器采用模块化设计,主要由以下3个模块组成:嵌入式处理器IP核、SATA控制器和Flash控制器。嵌入式处理器作为主控端,负责整体协调处理,调度SATA控制器和Flash控制器,确保数据正确传输。SATA控制器负责解析处理SATA命令,实现SATA接口通信协议。Flash控制器负责对NAND Flash存储芯片的读写控制和Flash高级管理算法实现。
SATA控制器采用通用IP(Intellectual Property)核形式设计成可移植的协议栈。SATA控制器采用AHB(Advanced High-Performance Bus)通用总线接口,方便与其他嵌入式处理器连接,实现SATA2.0标准总线协议,数据传输速度可达3.0Gb/s。FPGA中移植嵌入式MicroBlaze软核处理器,实现硬件ECC(错误检查和纠正)校验和Flash坏块管理,保证数据存储持久。采用NAND Flash存储芯片阵列作为存储介质,并实现容量和速度的扩展。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单一块芯片控制器实现SATA接口固态硬盘所有功能,外围电路简单,能减少PCB制版面积,使硬盘结构小型化,降低功耗。
2:采用原生SATA接口,系统结构简单,稳定性好,数据传输速度可达3.0Gb/s。
3:采用NAND Flash存储芯片作为存储介质,具有掉电数据不丢失,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原生SATA的固态硬盘控制器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原生SATA的固态硬盘控制器包括:嵌入式处理器IP核,SATA控制器和FLASH控制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源科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南源科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320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铆银点机
- 下一篇:内孔基准定位辅助测量装置